第八百一十四章 回国(二)(1 / 2)

韩警官 卓牧闲 2134 字 28天前

去也匆匆,回也匆匆。

2011年2月9日,韩博正式卸任,连几个南非华人团体组织的欢送宴都没参加,便带着家人乘坐国航班机回到北-京。

回来的真不巧,如果早几天就能赶上新春佳节。

不过这才大年初十,尽管各单位都已经上班,年味儿依然在,尤其对韩博这个在南非呆了四年的人而言。

“絮絮,扶好了,别让姥爷摔下来。”

“姥爷,我挂吧。”如果在国内已经该上三年级的絮絮,紧扶着梯子,仰望着正在挂灯笼的外公一脸羡慕。

“过两年再让你挂,”老李总可不想宝贝外孙摔着磕着,回头看看两边的灯笼对不对称,小心翼翼爬下梯子。

祖孙俩正忙着准备再过一个年,挂完灯笼贴对联,韩博从部国合局汇报完工作回来了,走进既熟悉又有那么点陌生的大杂院,看着修缮过的西屋问:“爸,西边这两间什么时候盘下来的?”

“老黄历啦!”

老李总擦干粘在手上的浆糊,指指小院,不无得意地笑道:“你去南非那年就盘下来了,后来不是租给一对小年轻么,一直顾不上修,去年小两口在四环买了套房,我就回来好好搞了一下,看看,怎么样。”

必须承认,李晓蕾有先见之明。

当年住大杂院的街坊邻居个个想住进高楼大厦,在院儿里房子多的三间,少的只有一间,做饭在外面搭棚子,因为面积太小环境也不好,想卖却卖不上价。李晓蕾住腻了高层,手里又有点钱,就这么一间一间陆续把院儿里的房子买了下来。

东海的装饰材料市场请了一个经理,韩总平时都没什么事,更不用说老李总这个“二把手”,而且对住了几十年的大杂院确实有感情,于是一有时间就回北-京,陆续把租出去的房子收了回来,经房管和城管部门同意,大兴土木,对整个大杂院进行了一次修缮。

现在已经不能称之为“大杂院”了,青砖红瓦、雕梁画柱,院子里有假山,有奇花异草,如果门脸再大点,再摆上两个石狮子,搞不清楚的真以为是曾经的达官显贵的官邸。

昨天回来的晚,早上走的匆忙,韩博真没仔细参观。

在老丈人的陪同下一间一间转完,回到摆满红木家具的堂屋,放下包笑道:“不错,修得真好,古色古香,修旧如旧。”

“那是,也不想想你爸是干什么的!”

老李总抚摸了下宝贝外孙的头,端起一个精致的紫砂茶壶,眉飞色舞地介绍道:“干活的全是修这个的老师傅,一般人给多少钱也请不到。这套家具是从吕家营淘的,这画、这屏风,包括这些摆件,都是从潘家园淘的……”

“老东西,老物件,这要多少钱?”

“说是老物件,看上去也像,其实全赝品,不过也不便宜。里里外外修了一下,包括这些东西,还有添置的这些家电,小两百万。”

韩博一把抱起儿子,笑问道:“爸,是不是太奢侈?”

“奢侈什么?”老李总得意一笑:“专营四合院的房产中介跑过来问这院子卖不卖,你知道咱这房子在他那儿能挂多少吗,五千万,转手就能赚四千多万!你说说,我跟你爸搞装修、搞市场,累死累活才赚多钱,早知道房价涨成这样,那会儿应该多买几套房。”

这套院落能卖上高价是有原因的,首先位置好,地处市中心最繁华地段,胡同内却是闹中取静,取繁华与宁静只是一步之遥。

二是产权完整,一个院儿只有一个业主,不像周围的几个大杂院,有人愿意卖,有人不愿意卖,喜欢这种建筑风格的老板只能买一部分,不完整,感觉不舒服。

再就是占地方正,门前宽阔,占地500多米,建筑面积300多平,北房5间,南房5间,东房3间,西房3间,经过修缮之后堪称四合院的经典。

原来的三间在“分家”时二老跟李晓慧说得很清楚,把所有积蓄全给她们去开装潢公司,她们买房时又把后来赚的几十万给了大女儿,三间老房子要留给絮絮,事实上李晓蕾和絮絮的户口一直在这儿。

后来盘下的十三间有一半是李晓蕾花的钱,有一半是韩总给的钱,也就是说这个价值五千万的四合院是絮絮的。

才十来岁,就坐拥几千万资产。

韩博觉得有些荒唐,低头问:“絮絮,喜不喜欢这个家?”

小家伙眨眨眼,不假思索地说:“不喜欢,又矮又小,没杜妈妈家大,也没杜妈妈家漂亮。”

这孩子,净说实话!

韩博被搞得哭笑不得,不知道该怎么跟老丈人解释。

童言无忌,他现在懂什么,老李总若无其事地摆摆手:“絮絮,这里是北-京,是我们中国的首都,不能跟地多人少的南非比。你杜妈妈家我去过,是挺大的,还有一个庄园,如果你把这儿卖了,去南非买,卖掉的钱能买比你杜妈妈家更漂亮的房子,更大的庄园。”

“真的?”

“不信问你爸。”

正聊着,外面传来汽车关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