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1 / 2)

登堂入室 吱吱 1327 字 28天前

宋积云搬到了安喜宫,并且趁机问了常姑姑去给皇太后谢恩的事。</p>

常姑姑没有自作主张,把这件事告诉了万贵妃。</p>

万贵妃有些不高兴,道:“她不会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想讨好皇太后吧?”</p>

常姑姑还挺喜欢宋积云的,虽然不至于为她惹万贵妃不高兴,但也帮她说了几句话:“看看她见了太后娘娘会说什么不就知道了。”</p>

万贵妃颔首。</p>

常姑娘就带着宋积云去寿康宫。</p>

太后听说她来谢恩,直皱眉,对身边的体己的女官道:“不是说搬去了安喜宫吗?还跑到我这里来干什么?想都不得罪吗?”</p>

女官不想惹事,笑道:“也应该来给您磕头谢恩才是。要不是您,她还在那西宫殿里和那群宫女扫佛堂呢!”</p>

太后听了觉得有道理,让人带了宋积云进来。</p>

宋积云当然不会多事,恭敬地行了礼,说起得了万贵妃庇护的事:“若不是贵妃娘娘告诉民女,民女还不知道是您在皇上面前帮民女说了句话。娘娘慈悲,民女终身不敢忘。”</p>

太后没想到宋积云会在她面前说万贵妃的好,再看宋积云的神色,既真诚又感激,一副发自内心的模样,她不由面色微霁。</p>

宫里太多的墙头草,很久都没有遇到这么实诚的人了。</p>

“起来吧!”太后道,“难得你知道好歹。这都是皇上的恩赐,要谢,你就谢皇上吧!”</p>

“民女多谢太后娘娘指点。”宋积云虚心受教,老老实实地道,“皇上要谢,太后娘娘也要谢。”</p>

宫中寂寞,太后也听说了元允中大闹元家的事,对宋积云一直很好奇,只是她身份在那里,不愿意流露而已。这会儿见了人,印象又不错,她就和宋积云说起话来:“说你的瓷器烧得很好,你是怎么学着去烧瓷器的?”</p>

在太后印象里,工匠都是男子。</p>

宋积云长得这么好看,伸出来的手葱白般细腻洁白,半点都不像做力气活的。</p>

“回太后娘娘的话,”宋积云诚恳地道,“草民父亲突然去世,母亲身怀六甲,伯父和叔父又早早分家单过,还有两个幼小妹妹要照顾,实在没有办法了,才接手了家业……”</p>

实际上她父亲觉得女孩子若是有一技傍身,就算是嫁到了夫家,夫家也会高看一眼。</p>

但此时有这样的想法的人非常少,她没有必要去挑战或者是说服身边的人。</p>

她就用春秋笔法把家里发生的事对太后说了一遍,而且因为摸不清楚太后的喜好,也为了给宋桃挖坑,她重点讲了父亲对伯父和叔父的照顾,伯父和叔父因为不是当家的料,甚至宋桃的窑厂,也因为被人利用,最后涉及到宁王案被查封了,她是无可奈何才出来主事的。</p>

她还怕太后一时心生同情,下旨让宋氏一族给她家过继男嗣,让她好重回闺阁,做她的大小姐,她干脆还讲了讲她是怎么烧出甜白瓷的,新青花和旧青花有什么不同,她是打算怎么培养几个妹妹,并且准备在几个妹夫里找个能接手家业的。</p>

她前世从那些演讲专家那里学到的技巧得到充分的展示,太后听得一会儿义愤填膺,一会儿热血沸腾,一会儿泪盈于眶,不时地道:“好孩子,难为你了。你能有这样的骨气,你父亲知道了,肯定会很高兴的。”</p>

宋积云见气氛实在是好,决定抓住这难得的机会,也不提宋桃了,说起了烧瓷的很多趣事。</p>

这次不仅太后听得入迷,就是太后身边服侍的也都一个个听得张大了嘴巴。</p>

常姑姑甚至没忍住插了一句“原来那些釉色都是草木灰弄的吗?那你们怎么分辨它是蓝色还是绿色”,太后都没不高兴,反而顺着她的话道:“是啊!要是弄错了,岂不是一炉窑全都废了?”</p>

“这就要靠经验了。”宋积云笑道,“她们的区别很细微,不是十几、二十年的老师傅,是很难分辨出来的。因而在景德镇很少有大师傅能把烧瓷的二十几道工序一个人就拿下的,通常都是你学一道工艺,我学一道工艺,在这道工艺里学到老,干到老,大家齐心合力烧出一个瓷器来的。”</p>

她还道:“可惜我手头没有这些东西,不然还可以演示给您和大伙儿看看,还能自己烧几个器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