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女子的交锋(1 / 2)

棉花这东西在后世随处可见,甚至逐渐的被新材料所替代,但在大宋却是一种新兴的保暖材料。</p>

即便是出现了,也还仅限于出现,仅仅是作为棉线的原材料而已,没人知道它的实际意义,尤其是在东方。</p>

叶安手中的棉线就是来自于宫中的东西。在朝会结束之后,陈琳抽空告诉了叶安棉线的出处,城西祆庙。</p>

对于这种外来宗教,宋人采用了唐时延续下来的包容政策,并没有刻意打压,也没有排斥,毕竟佛教也是外来宗教,但依旧能给封建王朝提供稳定。</p>

关于祆教叶安了解的不多,但陈琳这位皇城司的大官却了解的更少。</p>

“城西有祆庙,其祆神本出西域,盖胡神也,与大秦穆护同入中国。俗以火神祠之。”</p>

#送888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p>

这就是陈琳所知道的祆教,除了皮毛等同于一无所知,于是叶安便提醒这位情报头子多多熟悉业务,却被陈琳一脚踢走。</p>

叶安知道其实祆教就是波斯的国教,琐罗亚斯德教,他还有一个在汉家流传盛广的名字,拜火教。</p>

东京城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在这里几乎世界各地的信仰都有聚集,不单单是祆教,甚至连基督教和***教都存在,一个叫景教,一个叫回回教。</p>

虽波斯王朝在***化之后彻底消失在了历史之中,但祆教却流传了下来,并且还有着不错的生命力。</p>

祆教在东京城的影响力并不大,甚至不及回回教,但其教义却非常符合汉家百姓的传统观点。</p>

祆教强调善行,善行的目的是为了厚生,即是要使生活的富足!</p>

而要生活富足,就必须努力农耕和畜牧,他们认为农人和牧民是高尚的职业,是祆教教义中所认为的大功德。其经文《破邪篇》中提出的理想生活“成家立业,牲畜、妻室、子女都兴旺。旱地灌溉,洼地排水。”</p>

这正是汉家百姓所追求的东西,也是汉家文明所认同的思想,儒学对其亦有认同。</p>

但最让叶安另眼相看的还是祆教反对斋戒禁食,理由更是直:“吃不饱就不能完成宗教的艰巨任务;吃不饱就不能拼命劳动……宇宙以食而生,以不食而死。”</p>

这实在是太过正确了,吃是人最基础的认识之一啊!是个人就要吃饭,大家都吃饭,都去生产劳动创造价值!</p>

叶安觉得祆教在进入华夏之后可能已经被同化的面目全非………………</p>

陈琳说这些西域人与汉家百姓无异,从衣着打扮到日常说话礼仪几乎都像极了汉人,但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的信仰。</p>

祆庙其实就是这些西域人的聚居地,说他们是西域人其实并不准确,应该称呼他们为波斯人,或是帕尔斯人。</p>

庙门就是坊门,这里是东京城各坊中拆除坊门最晚的,到现在他们还保留着入夜关门的习惯,而东京城其他各个坊市却早已不再关门。</p>

宵禁取消之后,波斯人还在保留着唐时留下的规矩,这便说明他们的保守。</p>

好在现在是白天,坊门并未关闭,但进入之后便明显感觉这里的不同,因为在祆庙四角有四只巨大的火把,火把的边上还站着专人看护。</p>

想想也是,东京城这样密集的建筑位置,燃放火炬似得的火把着实吓人,若是没有人在边上看护,一旦燃起火灾,倒霉的不光是这里居住的百姓,还有整个城西百姓。</p>

能难想象在对防火意识如此看重的城市中,居然还允许祆庙燃烧火把的行为,不得不说宋朝的士大夫和皇帝对宗教上的宽松和自由是前所未有的。</p>

马车进入祆庙的街道之后便无法继续前进,因为这里的人实在是不少,一打听才知道居然赶上了拜火节。</p>

大量的商胡在这里祈福,西域商贾中有不少都是信奉祆教的,烹饪猪羊,琵琶鼓笛,酣歌醉舞,看着他们大口大口喝酒的模样,叶安觉得自己可要小心点。</p>

胡人热情好客,这一点毋庸置疑的,当然他们也会在好客的同时,想尽办法的把你身上的钱财榨干。</p>

大冬天里跳着胡旋舞的舞娘还是穿着的极少,露出纤细的腰肢和令人遐想的肚皮,便是秦慕慕这个后世女性都觉得脸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