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通州吴遵路(2 / 2)

长歌当宋 我欲乘风归 1207 字 1个月前

别说是通州,便是临近的高邮军,泰州都已经看到显著的变化,这里也有灾民,但灾民们的数量并不是很多,就算有也不是去往北面的宿州,而是去往通州!</p>

等抵达通州的州界,画风明显不同,百姓虽然也遭了灾,但在雨水到来之后依旧下地干活,蝗灾早已过去,放在因为最近江淮之地的降雨充沛也开始逐渐度过。</p>

春种,夏收虽然赶不上,但夏种秋收却还能赶上,百姓们要把失去的农时给抢回来,没人敢怠慢这来之不易的大雨。</p>

地里苍翠的禾苗,辛勤劳作的农人,村舍中冒起的炊烟,这一切让刚刚经历过灾情的范仲淹与叶安二人觉得不可思议,相比江淮的其他州府,通州可谓是世外桃源般的存在。</p>

难怪越是往南,逃难的灾民越往相反的方向走,他们这是在往通州而来啊!</p>

连早有所准备的范仲淹看了后都忍不住感叹道:“本官与吴遵路相识,知其性,然却不知他能如此眼光长远,这模样的通州哪像是受灾之地,简直是富庶州府的模样啊!”</p>

叶安也对通州的模样极为震撼,不由得道:“那便有劳范公向小子引荐这位大能了。”</p>

安抚使的队伍在田间地头很是显眼,很快通州的州衙便派人前来迎接,通州静海城乃是州治所在,距离静海城不远便是江口镇和崇明镇,海运便利直通东海。</p>

也从衙役口中得知,原来吴遵路早在旱蝗之灾开始前便经常盘点常平仓,并且在江淮多地发生灾害时便以开始动员通州百姓以及富户们早早筹措钱财通过海运向南购粮。</p>

等通州出现灾情时,粮食已经从海上运抵通州的海口镇港口,所以本地粮食并未涨价,其他州府百姓来了也能买到平价粮,所以临近州府的百姓更愿意前来通州避难。</p>

知晓来龙去脉后,叶安与范仲淹对视一眼,这下他们是真的服了,难怪进入通州地界后,百姓并未出现受灾模样,甚至还在这场大雨过后下地积极劳作。</p>

路上未曾见到饿殍遍野的惨状,相反而是极少有闲杂人等出现,官道上尽是做买卖的小货郎和运送商品的车队。</p>

用州衙差人的话说,现在的通州是临近州府的货物集散之所在,每日都有不少的货物从南方运来,并发卖到其他州府去,大多是粮食,当然也少不了日用所需之物。</p>

谁能想到在吴遵路的带领下,通州非但没有出现灾民,甚至当地百姓靠着贸易反而还赚了临近州府的钱,这简直是大神级的操作,也难怪州衙的差人们提起吴遵路这位太守来满脸都是敬仰。</p>

这年头的好官不多,能做到吴遵路这般既能解决危机又能给百姓带来实惠的官员便更少了。</p>

通州还有官营盐场利丰监,监司刘通在必经之路上拜见了范仲淹与叶安这对天使,并对吴遵同样也是一通夸赞,今年大旱对于百姓来说是祸事,但对于盐场来说却是好事,海水中的水分蒸发很快,出盐自然更多。</p>

吴遵路派人带来了临近州府的灾民增加人手,条件只有一个管饭,管住就行,待旱灾过去,工期满了,便给人些盘缠返乡,如此一来既安置了灾民又给利丰监添置人手,一举两得。</p>

马车之中,叶安不由得发出了同范仲淹一样的感叹:“这位通州知州真是能臣干吏啊!也难怪你老范要拉拢他,有这样的人在朝中相助,你那改革之事……可成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