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保德县令这种人,多活一刻,寇季都觉得对不起死在麟州的保德军英魂,也对不起那些惨死在保德城内的英魂。
至于在弄死保德县令的过程中,会死多少人,寇季不在乎。
比起保德县令害死的那些忠勇,根本不算什么。
更重要的是,保德县令活着,对西北的危害极大。
辽人若是将其当成榜样,在西北各地宣扬,一些软骨头的人,未必不会效仿。
若是有一两个关键位置所在的县令,投了辽人,那对寇季抵御辽人,将会产生巨大的障碍。
唯有弄死他,将他的脑袋砍下来,才能震慑住那些软骨头的人。
送信的人听到了寇季的吩咐,没有任何犹豫,果断点了点头,策马离开了屈野川。
大概他也觉得,保德县令是该死之人。
寇季在送信的人走后,就召见了高处恭。
一见到略微有些兴奋的高处恭,寇季就开门见山的道“保德已经告破,折继宣率领的折家军,应该会在保德境外,跟辽人酣战一场。
不过以折继宣的心性,以及手里的兵力,想要战胜辽人,很难,所以我们要加紧布置战场了。”
高处恭听到这话,兴奋的不得了,“可以埋东西了”
寇季缓缓点头,沉声道“埋吧,在河对面埋一些,在河滩边上不远处也埋一些。辽人只要一道,就让他们爽到极点。”
“埋多少”
高处恭疑问。
寇季冷声道“全部埋下去,那东西在别人眼里是稀罕物,在我眼里不值几个钱。炸死一个辽人,我就赚了,炸死两个辽人,我就是血赚。所以没理由藏着掖着。”
高处恭听到这话,激动的不行。
为何激动
因为寇季足够丧心病狂。
寇季有收拾完了辽人,去收拾西夏人的心思。
所以备了数量庞大的东西。
地里埋的那个大冬瓜,威力有多大,他可是亲眼目睹的。
寇季带了多少
足足五百辆大车。
如此还不算丧心病狂的话,那就没有丧心病狂这个词了。
高处恭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的道“我这就带人去埋。我在战场上撕杀了几十年,辽人的那一套,我都懂。我保证将你带来的大冬瓜,都埋在辽人会出现的地方。绝对不会浪费一个。”
寇季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高处恭的保证,他不会相信。
那东西只要埋进了地里,总有炸不了的。
不可能每一颗都炸。
所以有所浪费,那是必然的。
但高处恭话里的一部分,他却相信。
那就是他带人埋下的东西,肯定会出现在辽人必经的道路上。
几十年的战场经验,可不是白给的。
那可是一刀一枪的杀过来的。
高处恭带着人去布置战场。
屈野川边上的大营里,所有人都意识到了战事要来临。
杨家老太君在折家军中挑选了一位老校尉,在寇季帐前听令。
王凯派遣斥候出去传令,快速的在收拢晋宁军的将士。
明镐、王云升二人,带着人在加紧筑造第六座军寨。
所有人都在为了大战紧锣密鼓的忙碌。
一晃,两日已过。
刘奇、郭易二人,跟随着陆铭,率领着绥德军、龙州守军,赶到了屈野川边上。
刘奇、郭易二人,见到了寇季,那叫一个亲切,张嘴闭嘴都在拍马屁。
寇季没闲心思调教他们两个,就直接让他们带着人到了高处恭手下听用。
随着折家军赶到,王凯收缩兵力,绥德军和龙州守军赶到,屈野川畔,終于有了一种大战要兴起的感觉。
寇季最初到屈野川畔的时候,带了几千人。
可撒在苍茫的大地上,零零星星的,一点儿也看不出兴起大战的感觉。
如今数万人聚拢在一处,終于有了那么一些感觉。
就在所有人紧锣密鼓的忙碌的时候。
一骑从东北而来。
带来了一个十分不好的消息。
折继宣率领的折家军,兵败保德。
折继宣率领的一万三千多的折家军,被阵斩了一千多人,生擒了四千多人,剩下的人化作了溃兵,跟随着折继宣逃回了府州。
寇季将这个消息告诉给了其他人以后,哀叹声一片。
一些人破口大骂折继宣。
一些人默默的哀伤。
还有一些人,心生惧意。
之所以有人心生惧意,也是因为折家军惨败的缘故。
折家军在西北的名头很大,大到人尽皆知。
人人皆知折家军百战百胜。
如今百战百胜的折家军,都败在了辽人手里。
那些个没多少战斗力的厢军将士,自然会生出一些恐惧。
中军大帐内。
寇季、杨家老太君、高处恭、王云升、王凯、明镐、刘奇、郭易等人都在。
高处恭义愤填膺的破口大骂,“折继宣就是一个蠢货,一个棒槌。领着一万多人,就敢对着近十万的辽军发动攻势。
脑子被驴踢了
折家军是厉害,可辽人也不是草包。
谁给他的自信,让他领着一万多人,跟人家近十万人正面一战的”
高处恭说到此处,看向了杨家老太君,嚷嚷道“你们折家就没有聪明人,提醒一下那个蠢货,别跟辽人正面一战吗”
杨家老太君一脸愧疚,却没有说话。
折继宣若是一个听劝的人,也不会出现在保德。
折继宣若是一个理智的人,也不会在府州欺负杨家老太君。
他欺负杨家老太君,是威风了。
可自此之后,就会背上一个不忠不孝的名声。
一个不忠不孝之人,谁会看得起他
一个不忠不孝之人,谁敢跟他交往
折惟忠給他留下的一手好牌,顷刻间便被他变成了一手烂牌。
如此人物,没将一万三千的折家军,全部葬送在辽人手里,那就已经让人烧高香了。
他盲目自大的率领着一万三千人,跟辽国近十万兵马正面一战,确实是他能做出来的事情。
寇季瞥了高处恭一眼,沉声道“折继宣干出这种蠢事,又不是老太君的错。折继宣一战,硬生生的折损了近五千的折家军儿郎。那可都是老太君的兄弟、侄儿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