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背水一战!(1 / 2)

半个月后,潘县。

耶律阿保机用司马懿之策,再无半点犹豫,当即率八万鲜卑铁骑,奔赴潘县,与刘备会盟。

两军会合,兵力数量达到了十一万之众,且其中有口气。

两天后,陶商率领着二十万魏军步骑大军,也浩浩荡荡的进抵潘县。

双方近三十万大军,在这代郡与上谷郡的交界之地,形成了对峙之势。

兵力方面,魏军虽比汉鲜联军多了十万,但其实并没有占有多少优势,因为在骑兵数量方面,比敌军少了近五六万之多。

五六万的骑兵,如果运用得当,足以抵消十万,甚至是更多步军的优势。

陶商当然也可以把留在燕京一线,余下的近十万兵马,统统都调到前线,来对付汉鲜联军。

陶商却没有。

一则是因为汉国初灭,燕京初定,但燕京以北,渔阳,上谷,右北平等诸郡,尚有不少城池没有拿下,局势并不稳定。

而且,山海关方面,吴三桂还手握着一万兵马,陶商就怕他趁机跟关外的完颜阿骨的勾结,趁他大军倾巢而出之时,杀入关内直取燕京,抄了他的后路。

介时,他的三十万大军,就要被堵成上谷郡的山地之间,就有全军覆没之危。

所以,为了保证后方的稳定,陶商不得不留下了十万多兵马,由韩信统帅,抚定后方,防范山海关一线的威胁。

至于陶商,明知二十万大军大兵力上,对汉鲜联军并没有占太大的优势,却依旧选择在潘县一带,跟敌军进行长期对峙。

原因也很简单,斩草必除根,他绝不能放任刘备偏安一隅,不知道哪一天又卷土重来。

他太了解刘备了,以刘备那打不死小强的顽强作风,曾经多少次被曹操打到如丧家之犬般落荒而逃,却又一次次顽强的复起,最终竟然还奇迹般的得到了三分天一之一。

这一次,要灭就要灭的干干净净,绝不能再给刘备机会。

再者,刘备已损失了幽州平原地带的产粮区,余下尚在控制中的诸城,皆位于长城内外,地势虽险,却并不能为刘备提供足够的粮草。

哪怕只是区区三万兵马而已。

所以陶商才不介意跟刘备再耗下去,反正他家大业大,看谁拼得过谁。

除此之外,刘基也给陶商分析过,从耶律阿保机趁人之危,向刘备索取割地才肯出兵救援看出,耶律阿保机跟刘备名为盟友,实则是各怀鬼胎。

刘备是想借耶律阿保机之手来对抗大魏,帮他收复国土,而耶律阿保机则是想趁着刘备落难之机,更多的蚕食刘备的地盘,尽可能的从中渔利。

既然他们双方各存私心,所谓联盟必然是貌合神离,那这样的联盟表面上看起来实力不弱,又有什么可忌惮的。

种种条件的综合考虑之下,促使陶商决定,就这么跟刘备和耶律阿保机耗下去,大家伙看谁先撑不住。

对峙一天天进行下去,不觉一月已过。

对峙其间,陶商顾忌于鲜卑铁骑的存在,并没有似先前那般攻势迅猛,大部分时间都按兵不动。

而在冀州方面,数以万斛计的粮草,则被源源不断的送往燕京,再由燕京运转至潘县前线,截止到对峙一月,陶商光在前线大营所屯集的粮草,就已达三十万斛之多。

粮草充足之下,陶商自然是不着急,整日就叫将士们吃吃喝喝,养精蓄锐,轻闲的跟敌军对峙下去。

刘备方面就坐不住了。

正如陶商战前所预计的那般,刘备余下的地盘根本不足以供给他足够的粮草,况且这些城池有半数以上,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都以割让的形势,被耶律阿保机接收,成了鲜卑人的地盘。

至于余下的那些城池,县令地方官们,也有不少不是在观望战势,就是在暗中跟鲜卑人眉来眼去,各种阴奉阴违,不好好的给刘备供粮。

种种不利之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刘备军中就进入了严重乏粮的困境。

鲜卑人倒是不缺粮。

他们是游牧之族,以牛羊之肉为主食,此番跟魏军交战,鲜卑人随军就带了近十万只羊,足够他们跟魏军耗下去。

所以刘备在粮草不济的情况下,便厚着脸皮派人去向耶律阿保机求助,想要借几只羊来吃吃,帮着他度过难关。

耶律阿保机当然没那么大方了,谎称草原闹旱灾,牛羊损失严重,他自己军口粮也受到严重影响,快要揭不开锅了。

在哭了一番穷之后,耶律阿保机又本着盟友间的义气,让自己的将士们“忍饥挨饿”,勒紧裤腰带送给了刘备三百只羊意思意思。

区区三百只羊,对三万大军来说,连塞牙缝都不够,没两天功夫便被吃到连骨头渣都不剩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