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画中人(1 / 2)

赵佶没有开口,沈清辞坦然迎向他的目光,冷笑道:“从这孩子被救下,再到我们来到这里,左右不过一盏茶的功夫,我是该感慨赵都尉这百花楼里所需一切应有尽有,甚至连药膏都是磨好了现成的呢,还是该说这一切不过是赵都尉刻意为之”

从赵佶在这里的布局,还有花楼里姑娘们对他的态度,这里应该就是赵佶的秘密据点了。

可不管百花楼被他用来做什么,表面上做的都是迎来送往的生意,哪会时刻准备着草药,而且还是捣碎了的,新鲜的。

要说不是知道将要发生的事情,提前备好了的,沈清辞是不信的。

那清河王世子虽然嚣张跋扈,但脑子并不见得如何灵光,被有心人刺激或者利用,才有了当街纵马欺辱这孩子,也不是没有可能。

叫沈清辞不解的是赵佶这么做的目的。

以他的身份和手腕,想从清河王府救这么一个孩子,应该并不是什么难事。

可为什么要选择在众目睽睽之下,而且还是在同她碰头的这当口。

就是为了将这孩子引在她眼皮子底下,叫她生出恻隐之心,救这孩子

肯定不只这么简单才是。

对上沈清辞审视的目光,在沉默了一瞬之后,赵佶才道:“是赵某的不是,竟小瞧了姜姑娘。”

他没有否认,说明沈清辞猜的没错。

沈清辞继续道:“听赵都尉的语气,想必那位故人对赵都尉来说,十分重要。”

“既如此,赵都尉又怎会放任她的孩子落到这般地步”

别的不说,看赵佶在沈清辞面前下意识的维护这孩子的举动,就可以说明很多问题。

既是在意的,又为何会放任不管

甚至还故意设计今日这一出,叫那萧闻珏险些害死他。

即使知道赵佶应该另有安排,不会叫这孩子真的出事,但沈清辞想到街上那一幕,还是心有余悸。

这一次,赵佶避开了沈清辞探究的目光,他转头看向那画卷,叹息道:“我也是最近才知道他的存在。”

“至于今日”

说到这里,他转回身子,朝着沈清辞深深作了一揖,语气诚恳道:“还请姑娘见谅,因此前不知道女君情况如何,亦不知姑娘品性和心思,才想着借由此举一探究竟,顺便也看看这孩子的心性。”

言外之意,若这孩子心性不坚,没有达到他的预期,他也不会选择把宝压在他的身上。

沈清辞恍然,“好一个顺势而为,赵都尉可谓是一箭三雕了。”

赵佶并未起身,他如青松翠竹的身姿在沈清辞跟前俯下,语气里满是惭愧道:“是赵某的不是,还请姑娘见谅。”

这礼赔的也还算有诚意。

沈清辞虚扶了一把,问出了她心中的困惑:“赵都尉,我有些好奇,若我有心争那个位置,你该当如何”

闻言,赵佶想都没想,笃定道:“赵佶自是以姑娘马首是瞻”

所以,他才会在问过沈清辞的意思之后,表明自己的意图。

“我之所以会在姑娘拒绝之后选了这孩子,他是故人之子,我怜他一生凄苦只是其一。”

“其二,我在找到他之后,也多番打听过他的品性,今日也亲眼所见,比起萧氏旁支所出的那些被娇纵着长大了的孩子,他虽然年龄尚小,但性子坚韧,心怀赤诚良善,才越显珍贵。”

“再有”

说到这里,赵佶轻叹了一口气,又摇了摇头:“姑娘刚刚所言极是,既然女君无事,这些自然不是我该操心的,所以,眼下再说这些已无意义。”

“这只是我脑子一热,突发奇想罢了,姑娘听过就算了,不必往心里去,也请莫要说到别处。”

否则,只会害了这孩子。

这道理沈清辞自然是懂。

她虽然不是个爱刨根问底的性子,但关于这孩子,她总觉得赵佶还有很重要的东西隐瞒了下来。

沈清辞抬眸看向他:“这是自然,赵都尉放心,只是我实在好奇,这孩子再如何不错,他也只是清河王府不得宠的庶子,赵都尉既然选择他,又如何能笃定能扶了他坐稳那个位置而不被朝臣争议”

这一次赵佶沉默的时间更长了些。

但是,最终拗不过沈清辞,他低声道:“姜姑娘可曾听过魏国公。”

就算沈清辞对楚国的朝政再不了解,也是听过此人的。

想当年,楚国皇权旁落,整个朝堂被摄政王只手遮天的时候,被誉为天下文人之首的魏国公刘启康是朝堂上唯一公然同摄政王抗衡的一股清流,被称作是文臣最后的脊梁。

只可惜,天启十三年冬,萧青云在同摄政王的那一场宫变中落败,随着帝后身死,朝堂彻底被摄政王掌控,魏国公府也被抄家灭族。

纵然后来女君拨乱反正,魏国公府也已经没人了。7Э8

沈清辞下意识看向那画卷,皱眉道:“她是”

在出宫的马车上,盛庭烨跟她提起暗卫们匆匆搜罗来的关于赵佶的消息。

他寒门出身,以科举入仕,是天启十三年殿前钦点的探花郎。

后来不知是何原因,在当年年底的那一场宫变之后,他弃文从武,且突然淡退在众人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