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暹罗(1 / 2)

铁血强国 流泪的鱼wyj 1986 字 2个月前

近代的东方,遭到了西方世界的野蛮入侵,大部分的国家都沦为了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仅有两个独立国家,得以幸免。一个是日本,另外一个就是暹罗了。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开始奋发图强,向西方世界学习,勒紧裤腰带发展军备,终于在甲午一役当中打败了满清,成为了远东有数的强国,并且获得了大量的发展资金。随后在1904年的时候,一举打败了俄国,成为了世界新晋列强。

但是,暹罗只不过是东南亚的一个小国而已,国土面积不过五十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也不过八百多万而已。这绝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国。以西方列强的实力,要打败泰国,使得泰国变成殖民地的话,可以说是轻而易举的。但暹罗却成功的保住了自己的独立地位,这的确是让人很是讶异的。

不得不承认,暹罗能够避免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实在是有很大的幸运在其中。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暹罗此刻位于英法两国的殖民地的缓冲地带,二是暹罗王朝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力有所增强,三则是暹罗王朝在与英法外交上割让了部分领土和属地,满足了英法殖民主义者一定的欲望,四则是西方列强集中亚洲力量角逐对中国利益的瓜分,转移了英法对暹罗的侵略压力。

19世纪下半叶,西方殖民主义列强在东南亚拉开了划分势力范围,瓜分殖民领地的狂潮1886年1月,英国通过第三次英缅战争吞并上缅甸,完成了对整个缅甸的殖民,并将缅甸并入英属印度联邦;1887年1月。法国完成对越南南、中、北圻的侵占,并将越南三圻与柬埔寨合并,组成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此时,英法两国的殖民主义势力就在中南半岛中部“相依相偎”。为了在中南半岛地区取得优势地位,攫取更大的利益,地处中部的暹罗就成了两国殖民主义的角逐战场!

19世纪末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启,促使英、法这两个老牌殖民主义大国当年如日中天的国际地位受到美、德、日、俄等新兴国家的严峻挑战。同时,英法两国在诸多国际利益面前也是矛盾重重。东南亚这块肥肉已经被两头恶狼叼起,并各自吞掉一部分。此时,两头恶狼的目光都死死地盯著中间那一小块“处女地”暹罗。当然,他们心裏也清楚,盯著暹罗的还有锋芒毕露而又凶残不已的其他狼族。坐山观虎斗,渔翁得鹬蚌是英法两国心知肚明而又不愿看到的。面对法国咄咄逼人的扩张,英国的不安在其舆论和政治家的演讲中日益凸显《泰晤士报》说:“英国无论如何不能在印度支那同法国为邻。现在已经是划清不许法国逾越的那个界限的时候了。”同样,为了避免与英国直接对抗於东南亚的利益范围划分中,法国政府曾向英国当局提出暹罗中立化的建议“维持一个强大、独立的、两边都有明确国界的暹罗王国,使大不列颠领土和法国在印度支那半岛的领土之间有一个固定的屏障,而这种协定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它可以防止两国之间不然就有可能发生的那些麻烦。”

1893年10月,曼谷王朝被迫同法国签订《暹罗条约》,将湄公河东岸的老挝领土划给法国。并向法国赔款300万法郎。此时的法国占据了相对优势同俄国结盟。而英国则因战线过长,兵力分散。需要充足时间巩固已占殖民地而在要求法国适可而止的同时拒绝暹罗需要支援的要求。但是,法国依然没有达到它的全部目的湄公河东岸25公里地带和马德望、暹粒两省作为中立区而双方均不得驻军。并非暹罗军队抵抗的结果,而是国际局势的压力,或者更主要是英国施加的重压。《暹罗条约》的签订,法国虽然得到一定的利益,但是他始终未敢越雷池一步。局限在英国的底线之上。而英国也在实力稍逊之时,满足法国一定的利益要求。未伤暹罗元气的《暹罗条约》是英法两国势力均衡,相互妥协的产物,不至於让真正处於中间包围地带的暹罗落于英法任一国家之手。

1896年1月15日,英法於伦敦签署了一项《关於暹罗王国和其他事项的声明》(又称《伦敦条约》)规定:“湄公河以西属英国的势力范围。以东属法国的势力范围;英法两国有责任维持暹京曼谷所在的湄南河河谷的独立与完整;双方均不得签订足以使第三国能在该地区采取任何行动的任何单独协定”。此条约不难看出,英法两国在地处中间地带的暹罗问题上达成了最终妥协。这不但是国际局势的造作,更是英法两国势力均衡下明争暗斗的产物。对於两个殖民大国来说,暹罗的独立中间国地位是必要的,是符合两国利益的!

当然,暹罗能够继续保持独立,除了这些原因之外,还有暹罗王朝的长袖善舞,周旋在英国和法国这两大殖民者中间,保持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并利用英法两国之间的矛盾,保证了暹罗的独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