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奏对(2 / 2)

苏厨 二子从周 1613 字 22天前

知制诰是苏油的老熟人张方平,转眼拟好诏书,交于吴综。

吴综满脸羞怒,面红耳赤地说道“大宋君臣如此相待,我家国主,必有厚报。”

说完甩袖而出。

赵曙却不理会他,转身对帘内说道“太后,如此处置,可还妥帖”

帘内曹太后道“此事臣工们为了大宋颜面,据理力争,本无过失,这西夏使节实在是过于跋扈,官家处置得甚好。不过刚刚有一人从头到尾未发一语”

赵曙点头“鸿胪寺引使节们自去休息,余人也退下吧。苏油留一下,还有事情要问你。”

待到众人去后,苏油才躬身施礼“苏油参见陛下,参见太后。”

赵曙说道“听闻你得到朝廷文书,竟然连夜启程”

苏油躬身“是,听闻夔州父老准备集会于衙前强留苏油,微臣只好挂印于大梁之上,夤夜呃,逃了。”

就听见“噗嗤”一声笑,却是韩琦之下,富弼之上位置的一个年轻人,苏油自然认得,便是一起钓过一次鱼的高家小哥。

坐在这个位置,苏油便知道他是谁了,这小子如今已经改名为赵顼,不过还没有进封颖王,带着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淮阳郡王的名头,论起来苏油该称呼使相或者王爷。

不过现在是君臣奏对,苏油只好和他微微点头,表示打过招呼,和对老张一样。

韩琦笑道“听闻明润在夔州大展神威,诛除田承宝,五千狼狫兵一日之间灰飞烟灭,如何却害怕乡民聚众居然用了个逃字,这不是有失官体吗”

苏油答道“君子之道四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如果苏油不逃,被夔民强留的话,既是让朝廷为难,也是陷百姓于不义。夔州新附,动荡不得,为了避免后续的麻烦,因此只有逃了。”

“木叶蛮田承宝,我曾两次召之,共议发展之策,奈何他不服王化,兴兵造乱,那也只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赵曙问道“正要问你,你初至夔州之时,手下无一兵一卒,而时不假年,即得精卒两千有余,其后竟能克逾倍强敌,是何缘故”

苏油躬身道“臣在夔州,所倚者,天时地利人和而已。”

“夔州气候佳宜,适合水稻种植。奈何周边熟蛮,不习水利,不懂梯田。而眉山这些技术早已成熟,所种稻谷来自占城,滋味稍差,然产量极高。因此稍加整饬,修塘引水,改麦为田,户产即增一倍。此乃天时。”

“乡谚有云手中有粮,心头不慌。加上鱼,禽,畜的配套出产,如今夔州连带周边地区,家家有余粮,户户有鸡鸭,人心思定,自然会站在官府朝廷这边,播乱者人人衔恨入骨,这就是人和。”

“夔州所产其实颇丰,金,银,盐,汞,加上苎麻,足以成业而厚养其民,然金银矿产,长期为木叶蛮所占;盐因技术落后,产量不高,几处卤水飞泉,白白流入江中浪费;而苎麻竹木柑橘之类,也因峡江垮塌,栈道封闭,导致运不出去。”

“不过夔州自古地利所在,扼控巴蜀,俯瞰荆湖。只是我朝一直未得利用而已。安定人心,消弭动乱之后,只需要打通交通,发展矿业,外送物产;再建造仓廪码头,使之成为蜀地和荆湖吴中的转运枢纽,万商云集,百业齐兴,可坐而立待。”

“所为难的,只是肇造之初,缺人,缺财,缺稻种雏苗。所幸微臣在眉山还算有几分薄面,与二林部,江阳城也亲熟。作为晚辈求告,几处亲长都伸出援手慷慨相助。加之路郡官长宽和,僚属支持,朝中诸公信任,让臣得以放手施为,才有了夔州今日此番景象,实是齐心而合力,非臣一人之功。”

书友群,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277600208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