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苏油的家事
一番话说得王珪都心动不已,点头道“那等休沐完毕,我去政事堂翻翻荆湖北路的奏章再说,要是可行,我们就先试试。”
夫人嗔道“你还是相公哩,别事事都丢给蔡持正,搞得他才是首相一般。”
“他既知你是蜀中人,却为何未将这等大利告知与你左右不过怕你与苏明润有了干系交情,怕苏明润顶了他那个未得的右相罢了”
我还怕他顶了我未得的左相呢王珪心里又开始毛躁“还去不去了要去就赶紧吩咐准备”
苏家的女人是不怎么过七夕的,好吧其实苏家就一个大女主,石薇每天早上起来就是拿着黄荆棍儿督课,扁罐、王彦弼、漏勺,真真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就连观儿都有一套柔韧筋骨的古怪法门。
苏油则是每天抱着自己的老花样五禽戏,心里想着再坚持坚持,等进入老年状态就对版了。
别说,这套东西好像还真有些用处,苏油从小到大几乎没怎么生过病,可能就跟饮食和这套五禽戏有关系。
于是每天清晨天还黑着,就能听见苏家宅邸院子里的锻炼之声。
锻炼完毕,孩子们是晨诵,轮到苏油督课。
晨诵是用一种半吟唱的方式读秦汉的长篇赋文。
这个并不是要求死背,而是为了培养出对“韵”的语感体悟,功夫是眉山北极院张道人传给苏油的。
用张道人的话说,就是哪一天读到没见过的字,都能随着前边已经读过的韵律,自然而然地顺利正确读出来,那这门功夫就不离十了。
就和音乐一样,如果是熟悉音乐的人,听了一段之后,结束的那个音即便是不演奏出来,听者也应该能猜得到。
这就是“律”,通过晨诵熟悉了“韵”,进一步熟极而流,能够能摸到“韵”的“律”,等到今后再将一些特殊的案例如“变格”,“救拗”加进去,就可以通诗了。
这就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道理所在。
观儿的进益很快,因此扁罐王彦弼漏勺在晨诵的时候,苏油拿着一册全唐诗,在给观儿讲授诗词韵律平仄理论。
“观儿啊,昨天我们讲过了奇活偶定的变通规则,你还记得”
观儿点头“嗯,就是诗句指除了尾字外,其它奇序字可平可仄、用字灵活;而偶序字通常必须按基本句式之律格用字。大叔说这叫一不论,二四六分明。”
苏油点头“其实格律用字这个规矩,始于后梁,到唐代方才形成系统的理论。实际上,这一变通规则并不是不受约束,任意灵活的。它要以避免出现孤平、三连平、三连仄这些拗句为前提。”
“所谓拗句,是对五言诗而言,对于七言诗,只需对诗句后五言,按五言诗的规则处理即可。”
观儿问道“那作诗的时候,避开这些拗句不就可以了吗”
苏油微笑道“因为不能以文害意啊,有些句子常常是一呼而出,所以才只能采取救的方式。比如三连仄的情况,我们知道,只有句式为平平平仄仄的时候,才有出现三连仄的可能。”
“但是三连仄的拗句,比如平康街妓女,相国寺禅师,作为诗句读起来,音韵是很别扭的,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将第三个字以仄代平,这里就必须例外。”
观儿噗嗤一声就笑了出来“大叔就爱拿和尚打趣。”
苏油笑道“所以要救三连仄,就必须对它加以破坏,在第三个字确实非用仄声字不可的时候,可将第四个字以平代仄,变成所谓的三四互换句式。”
“救可以是自救,自救后的句式,就变成了中平仄平仄,明显与下句仄仄仄平平失对,但是这种失对,却是诗歌所允许的。”
“例如孟浩然的访袁拾遗不遇中的第一联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本应是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