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徒弟(1 / 2)

苏厨 二子从周 1756 字 22天前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徒弟

韩嘉彦也捧着一本“少保,可见我们相州,乃是盘庚迁移过来的新都,而之前的都城,你觉得应该是南亳,如今的商丘,还是北毫,如今的偃师”

苏油微笑道“那你觉得呢”

韩嘉彦说道“水经注汳水记载汳水又东迳大蒙城北,自古不闻有二蒙,疑即蒙亳也。所谓景薄为北亳矣。”

“椒举云商汤有景亳之命者也。阚骃曰汤都也。亳本帝喾之墟,在禹贡豫州河、洛之间,今河南偃师城西二十里尸乡亭是也。”

“但是这个论断后人提出了质疑,皇甫谧以为考之事实,学者失之。”

“如孟子之言汤居亳,与葛为邻,是即亳与葛两地相邻。”

“而汤都,记载不过方广七十里,而葛不过封伯之国,地域有限,所以不可能商王陵墓距离偃师八百里而相邻。要是这样,古书里记录的童子馈饷而为之耕。就站不住脚了。”

“据此推断,应该是梁国地区当时有两个名叫亳的地方,南亳在谷熟县,北亳在蒙县,如果我们按照尚书仲虺之诰考证葛伯仇饷,征自葛始。那么孟子之言是对的。商都就应该是南毫。”

“但是皇览里却又提到薄城北郭东三里,平地有汤冢。冢四方,方各十步,高七尺,上平也。汉哀帝建平元年,大司空史却长乡按行水灾,因行汤冢,在汉属扶风。而且在回渠亭那里,考证到还有汤池征陌的遗存。如果考据是真实的,那么商都又应该在北毫。”

苏油微笑,看到这么聪明爱思考的孩子就忍不住想伸手摸脑袋,想到人家已经十二岁,再有两年都该结婚了,又把手收了回来“所以郦道元也说了,然不经见,难得而详。”

“他根据秦宁公本纪的记载,二年伐汤,三年与亳战,亳王奔戎,遂灭汤。的说法提出另一个假设在周桓王时期,自有亳王号汤,后来为秦所灭,是西戎当中的一个小国。”

“所以根据古籍记载和事实相证,殷墟之前的商都,当在南毫,而北毫其实是一个叫汤的西戎之国。”

“但是郦道元就一定正确吗这也是他的猜测。”

“甚至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殷商曾经有过许多旧都,郦道元推断的那个西戎小国,也完全可能是殷商的旧都之一,或者说是商王的陵寝所在。”

“司马迁也说过,盘庚之前,商都乃五迁,无定处嘛。”

“但是到底是五迁无定处,还是前后几个都城,所有这些,也需要留待当代的学者们去继续考证。”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第一步发现,就是通过甲骨,知道了殷商有隆重的卜礼。那相应的,肯定也应该有隆重的葬礼。”

“因此刘向言殷汤无葬处的说法,如今看来,就值得大大的存疑。”

“更重要的是,这还给我们了另外一种证史的思路和方法,那就是通过金石文物之类的实物来考证历史。”

“这门学问,理学称之为考古,对恢复古代国家礼乐原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韩嘉彦狠狠点头“嗯,我们就去把真正的殷墟和商都找出来”

苏油哈哈大笑“那可是一项浩繁的工程,不要指望一步就达到目标。”

对于聪明颖悟的孩子,苏油又忍不住想要提点几句“喜欢学习是好事,善于思考更是好事,但是思考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一套方式方法。”

“比如你刚刚引用的水经注中搜集的论据,椒举云商汤有景亳之命者也。阚骃曰汤都也。亳本帝喾之墟。”

“那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帝喾建立商朝的时候,定都在亳;而商汤迁都,乃有景亳之命,这是后来的都城,称景亳;而相州,不过是商代多次迁都中的其中一个而已。”

韩嘉彦惊讶莫名“那少保可知,商代的其余几个都城在哪里”

苏油看向韩纯彦“想来竹书纪年,君家是没有的了”

韩纯彦惊讶道“晋太康二年,汲县人发魏襄王冢,得古书七十五篇。中有竹书纪年十三篇,皆以古文记载,后为晋廷所得。”

“中书监荀勗、中书令和峤奉命将散乱的竹简排定次序,遂有荀和本。”

“而当时和峤认为,竹书纪年起自黄帝,或将记载黄帝以来史事的残简作为附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