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理由(2 / 2)

苏厨 二子从周 1898 字 22天前

谁曾想

谁曾想诸多后续谋划完全落空。

种谔果然轻出,高遵裕和刘昌祚果然争功,王中正果然在九原畏缩不前,李宪果然不听指挥,前期顿兵不出,后期入天都山浪战。

然而结果却大出人意料之外,一样的打法,却让大宋在河套河外,直如摧枯拉朽一般,覆灭了夏国

甚至携大胜的余威,全收青唐,河西,拓土到了于阗

皇兄的声望,如今已经达到了巅峰,哪怕是在自己的幕府里,都认为他超越了太祖太宗,甚至有人以唐太宗,汉武帝并论。

唐太宗是好比喻,汉武帝是坏比喻。

但是哪怕是汉武帝,都是让大宋皇帝们嘴上不好不好,内中仰慕仰慕的对象。

从那个时候起,自己开始藏得更深。

直接笼络官员那是不可能的,那是龙之逆鳞,因此笼络士子儒生,就成了赵颢的曲线道路。

毕竟士子们最终还是要入仕的,耕作勤快一点,总能有些收成。

大宋如今的局面,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虽然一直强撑着,但是元丰改制后突然猛增的工作量,对那个中人之姿的皇兄来说,无疑是摧毁健康的凶手。

这两年虑囚,降死,不光光是仁德,不光光是往人口稀缺地区输送劳力,难道就没有为皇帝健康祈福的意思在里边

这么多年都等了,再等等,又何妨

思绪翻飞之际,却听郑雍轻咳了一声“王爷,敢问我的讲解,可有不当之处”

赵颢这才反应过来,对王子们说道“哦,郑师讲解得精辟,论语,一言而明,通篇都是讲仁。”

“大道精微,终身一以贯之,都不一定就能领会得了。然而学论语,看似浅显,其实非常重要,原因就是学它读它,可以近仁。”

“这就好像将家搬到了夫子隔壁,与之相邻,天天聆听他对弟子们的讲解,可以体悟其寻常话语当中的深意,明白了吗”

诸位王子都是点头。

赵颢说道“下去还要多努力,不要以为年关将近就松懈了进学,元夜入宫为太后起居,说不定她老人家就要考较你们的学问,不可掉以轻心。”

几个皇子都点头称是,赵颢让他们退了下去,方才端起茶碗“曹王此举,可是将本王放在火上烤了”

郑雍正色说道“刚刚王爷说得好,夫子一以贯之,不过一个仁字。”

“而仁字何起孝。这就是王爷留在宫中的原因。”

“太后对王爷之恩德,难道还敌不过外间流言蜚语难道王爷可以为了一己的贤名,而置至孝之思于罔顾吗”

很多事情,差的不过是一个道义上的理由,赵颢立时改容施礼“还是郑师见识通透,赵颢受教了。”

左旋螺号带回来的东西既多且杂,金银之财不论,夏商之礼不论,天文记录不论,光动植物品种就够宋人消化好久了。

吐绶鸡和瘤头鸭极度不符合宋人的审美,尉氏庄子上的独腿张二,竟敢置椅子少爷的科学命名于不顾,直呼为“丑鸡”,“丑鸭”。

土豆大如马铃铛,因此呼作马铃薯,甘薯以性质得名,好歹保留住了名称。

远在蜀中的苏油得知消息之后,来了一封信,要求将所有作物收于冬庄,先试种,摸清物性再说。

其中提到了四季豆不做熟可能有毒,马铃薯的芽孢可能有毒,而那种凉薯的藤蔓,更是可能有毒。

所有的东西都不能乱吃乱种,先收于庄上,等待天师府的师兄们过来用小白鼠小白兔做完毒性试验再说。

张二是离蜀国公非常近的人。

人就是这样,隔得远了才会觉得他是神,要是每日相处,就会觉得对方不过是个普通人而已。

因此张二对蜀国公的指教有些不信,扁罐少爷和椅子少爷都说了大东洲的人以此为食,蛮夷都吃得,我张二就吃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