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汉奸汉奸(2 / 2)

明贼 五味酒 2574 字 22天前

但毛维张毕竟浸淫明朝官场多年,不会简单的对其置之不理,便遣了人私下里打听消息。却也是多有巧合,军卒们在大同城周边找到了一位陕西行都司指挥使司的一位经历,此人姓曾名敢据说与李信也是旧相识,便从他的口中证实了那代王使者所言的真实性。

对于陕西行都司指挥使司经历曾敢的来历,毛维张不甚了解,但是辅助其收拢大同卫所溃兵的钱泰却颇为了解。

“毛镇抚,这个曾敢的确与大将军有旧,当初两人是道来三卫赴任的。”

“如此说,这曾敢也算是大将军的故人了?”

钱泰冷笑,回应毛维张。

“算是故人,也算仇人!”

于是又将曾敢在与李信一同到任何的诸多掣肘行为简明扼要的向毛维张做了介绍。这些隐秘事在三卫几乎没有流传,很多人甚至连曾敢其人都没听说过,若不是前台曾与其共事过,恐怕也是不甚了了。

“既然与大将军有旧,你我还是将其报与大将军知晓,由大将军决断便是。”

本来钱泰是想对此事不予理会,但毛维张的建议显然更为周全,便点头赞同。两人都是正五品的镇抚,也都是李信到任之后破格提拔起来的,都算是李信一系的心腹,两人第一次配合起来竟颇有些一见如故的默契。

果然,李信在听说找到了曾敢的下落之后,立即命毛维张将此人送往他的大将军行营。但是对那个代王使者,太原府通判周瑾却置之不理,甚至还下令对此人严加监视,不可令其轻易离开。

毛维张从李信厚此薄彼上,敏锐的意识到了其中所隐含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看来这周瑾与曾敢二人都曾与大将军为敌,所不同的是大将军对前者显然更为提防,这并不是出于个人成见,而是因为前者的能力应当更胜后者。

这让毛维张大为惊醒,当即增派了人手,将代王使者周瑾严加监管起来。此人毕竟曾是大同府的通判,若是唐他趁机搅乱了局面,便有负大将军重托。

大同城外大将军行营内,李信刚刚得到了陆九送来的消息,鲁之藩被驱赶至浑源州以后果然深受刺激,并且已经失信于部下,而且陆九也按照此前的计划并没有对这股残敌进行抓捕,而是一路监视尾随他们南下去寻图尔格。

李信放下了手中的信笺,鲁之藩的遭遇让他为之唏嘘不已。曾几何时,此人也算是一心为了大明朝廷而挺身战斗的大明官员,视死之决心不可谓不大,战斗意志不可谓不强,但在经历了失败与被俘之后便投降了满清,他们前半生所接触的忠君报国、华夷大防就像是一张窗户纸便被轻易的捅破了。

这不单单是鲁之藩身上的个例,在大明朝廷上下里,像鲁之藩这种有能力的,有忠心的大臣绝对不在少数,但是在人生走入绝境后能够视死如归的却少之又少。

李信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如果说他们能够在某个瞬间就能颠覆毕生所求索的价值观,那么所谓儒家理学,所谓三纲五常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个可以任意抛弃的抹布而已。

这些所谓的文官最终在意的还是自己,他们不可能不怕死,但却怕如此窝囊而又无所事事的死去,所以他们宁可背负汉奸的骂名吗?李信试图从各种方向来解读这个时代的汉奸,但人性是复杂的,他越想解读,所得到的结论便越多,有时甚至是自相矛盾的。

就在这个时候曾敢来了,李信心道,这个曾敢虽然偏狭鲁莽,却至少不是个当汉奸的料子,不知该庆幸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