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就是场地,这个很好解决,偌大的北京城适合开‘超市’的地方,百八十处还是有的,或租或买,再简单装修即可。反正现在的商品种类太少,后世那种类繁多的日常用品,现在连影子都没,这些也有待他来开发,将来也是调生财之路。
然后就是进货问题,前期可以先从集市中拿货,等具有一定规模时,再联系工坊拿货。
至于本钱的话,张敬修估算了一下,人员的培养及薪酬,场地及进货费用等,杂七杂八的加在一起,一家五百平米的超市,大概需百两纹银,内城要稍多一些。(备注:按这时的购买力算,百两纹银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六万多元)。
这点前期费用,对于张家这样的权贵之家来说,自是小菜一碟。
次日,张居正就按张敬修的要求,安排了两人来协助张敬修。
张敬修与之一番相谈之后,知二人一姓顾,一姓王,都已年近五十,原为布行的掌柜,被游七高薪聘请而来。
在对二人考校一番后,张敬修虽觉这二人与他心中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但也算有些管理能力,勉强可以凑合着用。
有人之后,张敬修当即便开始了百货坊的筹备事宜。
从试场调研、招聘和培养人员,到挑选场地、装修进货,前前后后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张敬修的百货坊终于筹备完成。
隆庆元年十月十五,是个黄道吉日,张敬修的第一家百货坊,也是大明第一家百货坊在外城开张了,店名以‘便宜坊’命名,至于内城,张敬修打算直接以‘百货坊’命名。
经过一番全城宣传之后,百货坊没有辜负张敬修的期待,开张之日,店门外排起了长龙,等着进门看看里面的货物是否真如其名。
国人一向有喜欢看热闹的传统,来便宜坊的人,有些是听了宣传,特意进店购买便宜货。有些则是看这里排了长队,因为好奇,来进店看看热闹,而这些人进店之后,见货物果然比集市中便宜,又见其他人都大包小包的买,也忍不住掏钱跟着买了。
抢购风潮一直持续到晚上宵禁,期间不得不去补了几次货。可以说,这天因便宜坊的开张,使得外城集市的生意都差了不少。
生意的火爆,让负责外城门店的顾掌柜笑得合不拢嘴,也让负责内城生意的王掌柜迫不及待地请张敬修这位东家在内城开张。
要知道,张敬修给两位掌柜开的薪水,除了基本工钱之外,还有销售提成。不仅如此,张敬修还引入了股权激励,若是二人干的好了,可享受一定分红。是以二人见生意这么火爆,浑身都充满了干劲。
便宜坊的利润没有让张敬修失望,甚至超出了他的估算,只不过开业一天,营业额折银接近三百两,所得毛利也接近三成。
不过这也和便宜坊第一天开张有关,很多人都是跟风买了一大堆东西。之后应该就会慢慢正常下来,每天的营业额应该能保持在开业之日的一半左右。
趁热打铁,内城两家‘百货坊’和外城另外两家‘便宜坊’也一一开门,同样引导京城百姓争相进店采购。
事实上,这样的小超市,无需多好的管理能力,只需按照张敬修所定章程行事便可,因而顾、王二人的经验和能力也基本可以胜任这内外城总掌柜,至于各门店掌柜,则由培养中的优秀店员担任。
开这种小超市,难度并不大,想必不久之后,就会有人跟风,因此张敬修也在精心做着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