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八章 御前争论(2 / 2)

天唐锦绣 公子許 2965 字 19天前

孙伏伽以前是大理寺少卿,年中刚刚履任大理寺卿的职位,在大理寺混了大半辈子,最是懂得明哲保身之道,等闲绝对不会参与到世家勋贵的争斗之中。岑文本一向欣赏房俊,屡次称其为年青一辈中的麒麟儿。李绩与房玄龄关系极好,两家更是世交,这三人商量如何惩处房俊,能商量出个啥来?

明目张胆的袒护啊!

一众大臣又羡慕又嫉妒,却也不得不赞叹人家房俊的确有让皇帝陛下袒护的理由。

长孙无忌保持沉默。

陛下已然让步,他就不能穷追不舍。既然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又何必去惹怒陛下?他深知现如今自己在陛下心目中的地位已经有所动摇,再不是往日那般毫无保留的信任,不由得暗自叹息,有些悔意……

李绩瞄了一眼四周,说道:“皇家水师于林邑国购得两处海港之事,还请陛下给个章程。”

众大臣楞了一下,纷纷暗叹,又是房俊那小子折腾出来的事儿……

攻城略地倾覆他国,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多了去了,可是如房俊这般花钱从别国购买土地,却是千古未有之奇观。你说他开疆拓土吧,这不是两军阵上打出来的,而且这两处海港的土地也委实太少,地方又着实偏远不易掌控,有些入不得眼。可到底也是开辟了国土,理当赏赐。

事实上自从这件事传回长安的时候,满朝文武民间上下就已经一片喧嚣,争执不下。

有人认为这是开疆拓土的绝世功勋,给房俊敕封一个国公亦不为过;有人则说不过是海外弹丸之地深处蛮夷之国土,且远隔万里迟早也是蛮夷的囊中之物,取之无用,派兵驻扎更是空耗钱粮,实乃祸国之根源……

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

刚刚由尚书左丞晋升为黄门侍郎的刘泪开口说道:“陛下,微臣以为些许化外之地毋须多费心神,那林邑国虽然以往屡次与中原征战,实则国中却皆是我汉家遗民,心幕天朝圣威,正该施以恩德怀柔其国,何故却占人领土、掠人港口,致使其国身怀怨恨,有损我大唐天威?故此,微臣弹劾房俊擅自掠人国土,挑衅邻国,请陛下严加惩处,以儆效尤!”

众位大臣都吸了口气,这刘泪可真够无耻的,分明是一件好事,却被他说得似乎无恶不赦一般……

看来当初房俊的那几拳着实让这位心中记恨,怕是至死都忘不掉。

不过鄙夷归鄙夷,该支持的时候还是要支持。大臣中或许没有几个跟一向小气为人鄙薄的刘泪交好,不过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既然他牵头弹劾房俊,自然会有人跟上。

“微臣赞同,房俊有辱国体,不仅强占林邑国之土地,更擅自出兵杀伤真腊国之军队,致使我大唐威名在真腊国中深受玷污,南洋百姓莫不深怀戒惧。若是长此以往,我大唐之仁德礼仪如何教化万民,如何睦邻友邦?”

另一位黄门侍郎褚遂良紧紧跟上。

尉迟恭瞪眼道:“简直滑天下之大稽!敢问二位,那林邑国何时心幕天朝圣威,那真腊国又何时成为大唐之睦邻友邦?请二位教我!”

一般来说,这等商议国事的时候武将虽然在场,却轻易不会发言。大家各司其职,不过是走个过场,这等事任由文官去决定便好,武将们懒得管。

但是两二人的言辞却显然碰触到了武将的底线。

都特么是睦邻友邦了,我们这些厮杀汉是不是要集体回家种地?军队是不是要解散了?军中二郎又当从何处拼杀功勋,加官进爵?

褚遂良淡淡说道:“大唐乃礼仪之邦、天朝上国,域外蛮夷未曾受到王教感化,这才野蛮无礼,不知纲礼伦常。吾等自应以怀柔之策感化其心、安抚其民,岂能强加武力,倒行逆施?”

尉迟恭气得脸色愈发黑如锅底,感化你娘咧!

一旁的李道宗神色不屑,对李二陛下说道:“现如今吐蕃卧薪尝胆,吐谷浑蠢蠢欲动,薛延陀虎视眈眈,塞外蛮夷皆视我大唐为糕点美食,欲将我大唐分割蚕食以壮其势。数十万汉家儿郎卧冰饮雪枕戈待旦陈兵边境一方蛮夷入寇杀我子民,微臣奏请褚遂良与刘泪二位圣贤子弟出使薛延陀、吐谷浑,以王教礼数感化其心,安抚其民,若是能使得蛮夷心幕天朝威仪甘愿依附于内,当得起古之未有之功勋!”

别特么在家里唱高调,军人抛头颅洒热血保境安民开疆拓土,怎地到了你们嘴里反而有过无功?

文人无耻!

你也别在这太极宫里叫唤,有能耐用你那张嘴去把蛮子都给说服了,咱就敬你是条汉子!

敢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