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大明特色的士民关系(第一更,求订阅)(2 / 2)

给朝廷征粮,可能要掉脑袋,你说官员们敢强征吗?高皇帝啊,你这也忒会坑子孙了吧!

“所以于士绅百姓来说,只要能拖欠钱粮,总有一天会被朝廷免除,甚至有无知小民甚至祈盼帝君驾崩,新皇登极后下旨免其拖欠,皇恩仁爱,所换得的不过只是如此!所以这才有了为能拖欠钱粮,士绅也好普通百姓都是绞尽脑汁,士绅地多,自然更不愿意缴钱粮,普通百姓当然更不想缴,这地多的不想交,地少的也不想交,所以从永乐年至今,士绅百姓早就达成了共识,地多的士绅每到官府收税时就煽动寻常百姓,让百姓殴打税吏,名曰抗粮,有高皇帝的祖训在那,这知县的官帽也戴不稳了不是?穷也好、富也罢的都一样,反正都不想交赋税,士绅人数少可有势,百姓无势可人多,两边加在一起,一边有势一边人多,两边互相配合,这钱粮虽不至于不交,可总能少交不少,这拖欠自然也就的越积越多,反正吃亏的不是自己就行,至于朝廷……谁会在乎。”

好一句话谁会在乎,张亮的一句话,让朱国强的眉头皱成了一团,这那里是士绅把大明给掏空了,分明就大家伙合起伙来一同掏空了大明。

当然最可恨的还是那些士绅,我没有他们的在背后策划这些,那些普通百姓又怎么敢如此?

“其实他们也不是交,只是先拖着,等拖到最后,官府自然也就给大家打折了,至于拖欠的先挂在那,等过上个十几、几十年,等到全天下的积欠越多越多的时候,自然有官员动辄鼓吹蠲免赋税显示皇家仁爱,谁家要是交足了,将来一蠲免反倒吃亏了,你说天底下谁愿吃这样的亏?”

尽管关注过明朝税赋拖欠,可朱国强从没有想到,居然会有这样的内幕,而张亮的话完全颠覆了他的认知,毕竟许多资料中都是说什么“恶吴中士大夫赖粮”,可怎么到了张亮这,就变了味道了。

“张亮,以你这么说,我大明拖欠的罪人全是小民百姓了!”

尽管听出大将军语气不善,可张亮仍然说道。

“哼哼,大将军“吴中士大夫赖粮”是众所周知,咱大明朝拖欠税粮的说是士绅,可动手的从来都是百姓,百姓哗变抗粮时,士大夫可都是站在官府那边的,他们,那才是咱们大明朝的中流砥柱啊!”

不理会大将军脸色的难看,张亮冷嘲道。

“百姓不堪重负哗变抗粮,怎么办?当然是要靠本地士大夫们去安抚。这样不但能化解哗变,还能收到税款钱粮。地方官员登门拜访豪绅,他们一商量,民变化解了,钱粮也收上来了。绅是良绅,官是能吏,民自然也是善民。”

听着张亮的讽刺,朱国强的反问道。

“他们不是抗粮吗?怎么又交了钱粮了呢?到头来岂不是白忙活了?”

“白忙活?怎么可能白忙活吗?大将军,即便是无知小民也知道,这朝廷的钱粮不可能不交,只是交多交少的事情,所以,才会有官员与豪绅商量,想要收他们的钱粮,就得先让豪绅出钱粮,有他们带头出了钱粮,寻常百姓才会跟着出,到最后,豪绅交的钱粮退回大半,寻常百姓交上七八成,如此一来官府能收个五六成的钱粮,那也就算是能吏干员了,要是碰到强势一点的豪绅,指不定他交的钱粮,还要原样奉还。如此一来,豪绅可以不缴,而小民百姓可以少缴,他们自然乐意如此了,对于寻常百姓来说能少交一些,总好过多交一些。”

瞬间,朱国强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曾要看过那部电影中的那句台词。

“得先让豪绅出钱,带着百姓捐钱。豪绅捐了,百姓才跟着捐。钱到手后,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账。”

嚯!

弄了半天,大明朝也就是另一个鹅城啊!

“好一个乐意如此……他们当真以为大明没有王法吗?”

大将军冷冰冰的话语,让张亮说道。

“大将军,大将军有王法不假,可他们有高皇帝的祖制,而且还一句话叫——法不责众!那么多人合在一起,有权的在后面策划,没钱的出头露面,大家一起上,就是地方官也是极为忌惮,到最后也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