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0章 路(2 / 2)

飞越三十年 大茶碗 4499 字 7天前

李建国点点头:“我举个例子,就是比如说我看到别人有一个好产品,我是去抢占过来,还是自己去搞懂,再弄出更好的?

弄了更好的,是先给自己赚足钱,还是推广到社会提高生产力服务人民?

然后有一天,别人发明了更好的产品,我是欣然接受,还是利用自己已经拥有的权力和能力打压控制,维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

不同的个体和组织肯定是不同的选择,既然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去考虑了,如果这样的选择交给个人,”

“”

“我记得几年前,中国青年杂志登了一封信,题目叫人生的路,怎么越走越窄,那个叫潘晓的,说自己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原来认为很正确的事,变得有些可笑”

李建国微微抬眼,“那几年大家经常提起那个,拿来讨论,除了讨论为什么边上的人那么坏,还主要讨论一个观点,就是人是不是都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主观为自己做事,附带着影响别人”

李建国叹了口气,没再往下说,他相信在座的人都知道这个事。

“他也跟着讨论了?”陈去问道。

“他还小,我没有留意我没跟他说,”

李建国搓着烟,微微摇头,沉默了好一会才开口:“他也不可能认可那个观点,否则他母亲的死就毫无意义了”

老人们默默点点头,这个事确实很大,发生在八零年,整个社会的思想都在震荡。

看着李建国,有人想问一句“你呢?”却没问出口。

相信李建国迷茫也是有的,但正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如果认可这观点,人都是先从自己考虑,那他从大城市到乡下那么多年,爱人抢险牺牲还有什么意义?

再看李一鸣,他脑子里那么多东西,随便拿出一些就可以让自己过上富足的生活,还不用冒这么多风险,他又是为了什么?

如果李建国本人认可这观点,那他为什么要陪着孩子走那么艰难的一条路?

现在这么多人出国,有多少人是奔着外面更好的生活条件去的,不说李一鸣,就是李建国这种人,到了外面,肯定也比在沈县那穷地方过得好。

返乡政策这么多年了,他都没有要求回城!

“但我相信,有这种想法的人不会少,只是不公开说,就算当时没有,到现在也有五年了,不知道多少人认同这些,然后用这这种想法获得了利益,然后影响着更多人。”

李建国轻轻搓着烟,看着众人,“他经常说时间不多,我不确定是指哪一件事,但在我看来,思想上这个,应该是算的”

“”

“转变人的思想,靠个人,太难了”

李建国有些出神,“环境会逼得人去适应,不然就会被淘汰,不说内部,外面还有敌人推波助澜,巴不得你早点变质他们把这个叫冷战”

房间里凭空多了几丝寒意。

轻轻呼了口气,李建国收回目光,低头看了眼纸:“承包制,这个办法,我们这么来分析一下。个人的能力按说是比不上集体的,怎么一承包就更好了呢?”

“生产资料给大家,这个满足了占有欲,另外控制欲也得到了满足。”

“可以自己做主了。”陈去轻声说道。

“对,可以自己做主了。自己能做主,提高积极性的作用比较大。因为承包了,你就自己负责了,多劳多得结果就把事情做及格了。”

“及格了?”

“嗯,只能算是及格啊!”

“也是温饱只能算及格。”

“实际上,这种个体小集体,能做的事是有限的,稍大一些的工程就没法完成,他们建不起水库,建不起电厂,稍好一点的道路都没法建,如果没有国家,他们的成果其实很有限。”

“唔”

李建国清清嗓子:“我们组织就是由人组成,那这里头个个都有这种毛病,就得考虑怎么调整,怎么组合,怎么才能把这卷子做好”

“怎么调?”王真对面认真问。

“就是那个”

李建国示意电视:“教育是一方面,另外就是我们得有个明确的目标。当年我们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那就是一种目标,现在的话”

“这种庄园?”

“对,让县里镇里都这么做,大家的目标就很清楚了,就不会再有什么迷茫,不知道路怎么走了。”

大家缓缓点头,看着电视。

那沙盘若是堆得好堆得妙,不知道能激出人民多少积极性和创造力。

“县里头能把这个东西堆得好?我没那么乐观啊!”有人轻声开口,“终究这是个很大的工程。”

大家点点头,确实如此,全国虽然说划了三十万个格子,每一个也就是三十六平方公里,但谁有本事堆得好?

“主要作用还不是在县这一级,地方和中央是相辅相成的。”

李建国沉声开口,指着电视,“这个东西,是一个摆在眼前的目标,就是要让老百姓看得到他们未来是生活在什么环境里!”

“那这个作用倒是很大”

“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国家这么大,总是有人才的,这个东西在堆的过程里头,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好的想法,以及可以用的人,它还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以前是学以致用,现在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