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巡视藏区(1 / 2)

南明大丈夫 话凄凉 2309 字 4天前

在议政堂议事结束后,魏国的新政,很快就得以推行。

西魏国境内,立时热火朝天。在川蜀,梁以樟以前做过知府,有管理一地的经验,被放在四川后,对于四川的政务,也算等心应手,在加上有季国风辅助,四川之地又比关中更为富裕,所以政策一出,很快就有了成效。

藩府首先调拨银元七十万,支援四川重建,用来官府购买农具和牲口,借贷给百姓,让百姓重建家园。

许多为躲避战乱,躲入山林的川蜀百姓闻讯,纷纷收拾行装,离开山寨,返回家乡,开始在遭受破坏的故乡上进行重建。

一时间,成都平原上,田间地头到处都是犁地的耕牛,还有新建的窝棚。

张献忠入川后,灭蜀王,杀富户,将四川原本的社会结构,完全摧毁,后来西军与关宁军的大战,又造成了普通百姓流离失所,纷纷逃离平原,进入山中结寨。

这造成了藩府手中拥有大批无主的田产,为招募百姓提供了前提条件。

藩府分配土地,提供种子和农具,便将一些渴望安宁的百姓,吸引回来,不仅恢复了生产,同时也减轻了匪患。

下山归乡的百姓,得到官府分的土地、种子和牲畜后,对于西魏政权自是感恩戴德,百姓纷纷称颂高大王仁德,把统治四川多年的明朝,还有什么张献忠,全都抛掷脑后,如弃敝屣。

与四川相比,恢复关中,面临的问题则大得多,而其中最主要一点,就是缺少人口。

长年的战乱,让关中人口损失惨重,加上土地相对贫瘠,恢复起来比四川要难数倍不止。

事实上人口不仅影响到了关中的恢复,还影响到了魏军的士气。

因为藩府缺少银钱,所以用田产来代替银钱来进行奖赏,士卒从征分田,立功还是分田,战死后的抚恤也是分田。

可是因为地广人稀,许多士卒分配到军功田,特别是将领拥有大片土地后,却缺少佃户来耕种,造成土地价格严重贬值,已经影响了士气。

为此西魏只能减少给百姓分配无主的土地,收紧土地的供应,来稳住地价,但是劳动力不足,却是一个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

考虑道关中情况与四川不同,藩府除了在渭河水系,种植精耕细作的小麦之外,其它缺少水源的土地,则推广种植棉花、玉米和番薯等耐旱的作物,并采用屯庄式的大规模种植,来缓解人口不足的缺陷。

这样一来,关中之地,就能依靠经济作物,从草原换取牛羊、毛皮,然后转卖到湖广和四川,甚至江南,换取银钱,然后购买南方的粮食,补充米粮的不足。

在关中和四川着手恢复时,西魏国同陇右的蒙古部落和藏民的茶马贸易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在林丹汗被清军扫灭后,清海地区出现了一个权利的真空,和硕特蒙古中的一部,在北面准格尔部压力下,在几年前乘虚而入,占据了青海地区。

其部落首领建立和硕特蒙古汗国,称固始汗,控制整个青海地区,而后又应西藏黄教摄政者索南群培和五世达赖、四世班禅邀请入藏救助黄教,于崇祯十五年进入拉萨,控制了西藏。

此时和硕特蒙古汗国控制整个青藏高原,并且在崇祯八年,也就是1635年,就已经归顺了满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