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1章(2 / 2)

“元帅同志,”听罗科索夫斯基这么说,贝林格顿时兴奋地叫了起来:“我也是这样考虑的,占领地势较高的贝尔维德尔宫,对我军建立登陆场是非常有利的。”

“贝林格将军,既然你已经把该考虑的问题都考虑到了,那么事先就要想好各种应对措施。”罗科索夫斯基提醒对方说:“免得遇到什么突发事件,而搞得措手不及。明白吗?”

“明白了,元帅同志。”贝林格回答说:“我们会准备一些应对措施,避免一营的悲剧再次发生。”

结束和罗科索夫斯基的通话之后,科尔奇察问贝林格:“司令员同志,一营如今只剩下几十人,继续留在左岸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你看是不是把他们撤回来?”

“不能撤。”贝林格再次态度坚决地回答说:“正是因为一营的伤亡惨重,才不能让他们撤回来。否则右岸的部队看到第一个登上对岸的部队,居然只剩下这么点人,情绪肯定会受到影响,在接下来的作战中,他们就会变得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到时想打胜仗都难。”

就在贝林格督促第3师的指战员渡河时,罗科索夫斯基正在司令部里和马利宁谈论贝林格上当一事。马利宁听完之后,苦笑着对罗科索夫斯基说;“司令员同志,我当时就曾经说过,这位克日什托夫不太对劲,并向你建议将他抓起来审问。如果真的按照我的意思做了,没准贝林格将军就不会吃这个哑巴亏。”

但罗科索夫斯基听完马利宁的话之后,却摇了摇头,缓缓地说:“参谋长同志,就算你如今再劝我扣押克日什托夫,我也会拒绝的。因为我们谁也不清楚对方的底细,不管他真的是我们的同志,还是敌人派来的卧底,我们都不能对他轻举妄动,否则就会被敌人拿来大做文章,说只要逃到我们防区的人,都会被我们抓起来。如此一来,反而会加剧我们与起义军之间的矛盾。”

马利宁沉默了许久,最后不得不承认罗科索夫斯基的说法没有错。毕竟如今的起义军,根本就不与己方进行联系,偶尔过来一两个人,根本无法准确地判断对方到底是自己人还是敌人。若真的按照自己的提议,不由分说就把人抓起来,恐怕会令那些准备投奔苏军的起义军寒心的。

想到这里,他点了点头,缓缓地说:“司令员同志,您是对的。在对待这些来自华沙西部的人,要特别慎重,否则很容易带来不良的影响。”

罗科索夫斯基盯着地图看了一阵,抬起头望着马利宁问道:“参谋长同志,我们能在维斯瓦河上架设浮桥,把华沙的东西两部分重新连接起来吗?”

“这恐怕很困难。”马利宁立即就给罗科索夫斯基泼了一盆冷水:“崔可夫的近卫第8集团军在马格努舍夫地区架设的浮桥,就多次遭到敌机的轰炸,而一再被炸断。如果我军此刻在华沙城内架桥,到时破坏桥梁的可不就仅仅是轰炸机,恐怕还有各种不同口径的火炮,他们会一刻不停地朝着河面射击,直到将我们架设的浮桥炸成碎片为止。”

为了打消罗科索夫斯基这种荒唐的想法,马利宁继续说道:“就算我们把浮桥架设在敌人炮火打不到的地方,但他们依旧有办法破坏浮桥。”

“有什么办法,来破坏浮桥呢?”

“比如说找一条小船,上面装满炸药。”马利宁说道:“然后让小船顺流而下,到达我们浮桥位置时再引爆,就能将我们的浮桥炸成几段。”

等马利宁说完,罗科索夫斯基意识到在华沙城内架设一座连接两岸的浮桥,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德国人为了阻止苏军通过浮桥运送部队和物资进入城内,肯定会不择手段地予以破坏,到那时自己的部队肯定会疲于奔命。

“你说得对,参谋长同志。”罗科索夫斯基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不得不承认,马利宁说得很正确,在华沙城内的维斯瓦河上架设浮桥,说起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实施起来却不那么简单,所以他最终选择了放弃:“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只能通过船只,把兵员和武器装备运送到河的左岸。”

“司令员同志,”马利宁等罗科索夫斯基说完之后,迟疑了片刻,最后鼓足勇气说道:“为什么我们不尝试集中力量,对华沙发起一次总攻呢?如果运气不错的话,从德国人的手里解放这座城市,应该没有多大问题。”

“参谋长,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把部队集中起来,向华沙发起进攻,不但没有拿下城市,反而让部队伤亡惨重,到时形势会变成什么样?”

听罗科索夫斯基这么说,马利宁的心情变得忐忑起来,如果向华沙的进攻失利,部队又伤亡惨重,那么德国人肯定会趁机发起反攻。到那个时候,力量已经被大大削弱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是根本挡不住德国人凶猛的工事,说不定一些流血牺牲夺取的地盘,又会被德国人重新抢回去。

“我觉得,”马利宁有些迟疑地说道:“一旦我们对华沙的进攻失利,整个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有可能被敌人分割,不少的部队会陷入合围之中。到那时,我们的指战员流血牺牲所换来的地盘,又会重新被德国人抢回去。”

“你说得没错,参谋长同志。”对马利宁的这种说法,索科夫表示了赞同:“我们的部队从巴格拉季昂行动开始后,就一直在不停地进行战斗。就算进入了波兰境内之后,战斗也始终没有停止过。我们原本齐装满员的部队,在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战斗,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员,个别部队甚至减员人数达到了二分之一,却没有得到足够的补充。

我们的部队不但兵员不足,而且指战员们经过三个月的战斗,早已变得疲惫不堪了。用这样的部队,去进攻华沙,我不觉得有把握能取得胜利。”

“难道我们就这样一直停留在华沙城外吗?”

“这倒不至于。”罗科索夫斯基摇摇头,继续说道:“等到时机成熟时,我们就会正式发起对华沙的进攻。我相信到那时,我们一定有能力从德国人的手里解放华沙。”

“不知你觉得什么时候,才是我们进攻华沙的最佳时机呢?”马利宁问道。

罗科索夫斯基在心里回忆了一下各部队的现状,以及上级补充兵员和武器弹药的速度,然后慢吞吞地说:“我觉得在10月20日之前,我们暂时没有能力发起对华沙城的进攻。”

“啊,10月20日之前,我们都没有能力对华沙发起进攻?”马利宁有些吃惊地说:“居然还要等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是不知道华沙城内的起义军,是否能坚持到那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