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根据南线传回来的情报,司马懿在不断地扩充兵力,他不仅征调兖州、青州、豫州和徐州的军队,而且还大量的招募预备兵员,使兖州大营的军队人数,扩充到了近二十万人。
招募的新兵多了,固然阵营方面是蔚为壮观,但论其战斗力,却实是不敢恭维。司马懿没有急于进军,显然就是顾忌这一方面,所以他当务之急,还是操练好军队才是。
如今司马懿控制着魏国大部分的州郡和人口,所以在兵员上面,是不用太过操心的,以前魏国没有养那么多的常备军,并不是说它没有那个能力,而是说不需要,因为维持一支庞大的常备军,对国家财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而现在受形势所迫,司马懿也顾不上朝廷的财力能不能承受得了,招募大量军队先应付眼前的危机才是。国库空了怎么办?那就增加税赋,每个人头上多摊派一点,养活二三十万军队绰绰有余。
至于因为增加税赋激起的民变,那也不难对付,因为普通的老百姓反应多数的时候是迟钝的,不可能说一加税就会民变,这个是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把老百姓逼到卖儿卖女无法生存的地步,他们才会奋起反抗的。
只要司马懿能尽快地平定各地的叛乱,然后再搞一个大赦天下,减赋减税,老百姓又将会是感恩戴德,山呼万岁了。
这种政治手腕,司马懿玩弄起来,那是炉火纯青,得心应手。为了封锁并州,他将北征的大部分军队留了下来,只带着一少部分军队赶到了兖州,因为收拾兖州的令狐愚和曹彪,也确实不需要多少的人马。
但淮南的王凌可就不同了,他手中掌握着魏国东南防线上的精锐兵马,光凭司马懿现在手中的这点兵马,是很难对王凌构成威胁的,所以司马懿并没有急于南下淮南,而是在兖州征集起军队来。
数量众多人员庞杂的军队自然需要操练才能投入战斗,所以司马懿这半年来一直致力于军队的重组和操练。
司马懿治军多年,对于管理军队他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很清楚将一支新军如何才能打造成一支劲旅,这固然需要好的练兵方法,更需要足够的时间,没有时间的积淀,是很难培养出一支百战雄师来的。
另一方面,司马懿也持观望态度,有情报显示,王凌惧怕司马懿进犯,故而交好于东吴,如果司马懿大军压境的话,王凌
很有可能就会投降东吴,引东吴的兵马来救援,司马懿自然要防着王凌的这么一手。
司马懿屯驻兖州,迟迟不进军,也就让王凌举棋不定,在降吴的问题上左右摇摆,没有遭到逼迫情况下,王凌是肯定不愿意献地投降的,除非是淮南遭到了攻击且力不能支的时候,王凌才有可能为了保命而降吴。
此刻司马懿迟迟没有动静,王凌那便肯定不会轻易地同意吴军北上,进入淮南的,这自然让已经在牛渚做好一切准备的诸葛恪大为光火,敢情王凌是把他们当做了挡箭牌,遇到危险就降,没有危险就拒降,纯粹是想利用东吴的军队为他卖命,诸葛恪如何能咽得下这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