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宗室的手笔(1 / 2)

大明第一祸害 俗人喝茶 2866 字 17小时前

封建王朝本质是人治。提倡法治也是为了更好的人治。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明白。所以不管朱寿出于什么目的,严厉处理辽东走私案的态度,让辽东、乃至九边等地的武官心存不忿。

辽东是为大明做过大贡献的地区。

但在历史的滚滚巨轮下,大明已经开始倒退,辽东又算得了什么?

1500年,也就是弘治十三年,欧洲人视为历史的转折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航海大发现等等因素,让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开始崛起。而大明上下,还在心惊胆战地堤防鞑靼人。逐渐错失了领先世界的优势。

后世之人无不扼腕叹息。如果强大的明朝也能参与争夺海上霸主,那么近代史会如何书写?

朱寿也想知道。他在后世的时候,一心只想着赚钱发财。来到明朝,是屁股下的位置,让他的思想产生了巨大改变。在其位谋其职!

刚开始,朱寿为了对付鞑靼,对军队的腐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组建远征军,也是这种情况下的无奈之举。大明军队需要一支标杆。

远征军的普通兵卒,来自和鞑靼有血海深仇的大同、宣府;将校等武官,除了九边抽调的骨干,还有他不择手段拉进来的勋贵子弟;取消了让武将觉得羞辱的太监、文官监军,用宪兵队代替。花费巨大的财物,给远征军装备先进火器和军备。远征军几场胜仗,逐渐打出了大明军队的士气。

他对文官下了手,深怕武官兔死狐悲。所以,这期间的不痛不痒的九边军改,只是为了蒙蔽众武将而已。

就算是他认为‘不痛不痒’的军改措施,竟然激起九边部分武官的刺杀行为。

那一次,他是真的怒了!从那一天开始,他便下定决心整改大明军队!

辽东只是一个突破口,军校招生则是暗藏的杀招。

为什么辽东走私案会成如此巨大的规模?为什么少数武官能组织2000人的队伍刺杀他?为什么文官对武官防范严谨?就是因为武官世袭、家族垄断军队的弊端!

估计文官那群老狐狸看出他的打算,在军校招生上一点儿绊子都没使。

勋贵们也不是傻的。可他在辽东的一顿杀威棒,打的他们同样戚戚然。

给了辽东大棒,当然也要给点枣子安抚人心。不然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

只是朱寿面临一个大难题,他没钱了。

不少赚钱的作坊分给了皇家商行;填了朝廷不少的窟窿;便宜老爹意外的退位,让他拿出巨资建造圆明园哄爹。

官职、爵位又是绝对不能轻易许诺的。

他把主意打到大明最有钱的一帮人身上。

大明的宗室贫富差距巨大。穷的比普通老百姓还不如。有钱的,是真的富得流油。因为宗室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让他有九成的把握能掌控好这股势力。

朱家人的血液里隐藏着疯狂的基因,又有永乐帝这个成功的例子在,对权利渴求的藩王不会在少数。身为多年的‘金融’工作者,朱寿深知一条真理:有欲望的人容易被掌控。

只是,这次宗室的手笔,连他都惊到了。

粮食10万石。这个数字不多。宗室们的土地、收成全在朱寿的把控之下,他们手里头的粮食不会有很多。

一万二千户流民到辽东落户,人数在五万上下。大明的流民基数非常大。光逃到郧阳一地的流民就有百万人口之巨。宗室各藩王、郡王府每家交出一百多户隐匿的流民,也不是很难。

金子一千斤,银子五千斤?!

“确定是斤,而不是两?誊写清单的长吏没写错?”朱寿万分诧异。

哈伦告鲁的金矿挖了两年,加起来也没500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