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易州易主(求订阅!)(1 / 2)

水浒逐鹿传 任鸟飞 4991 字 11小时前

燕京的形势真那么不好,宋国真唾手可得?

是的。

燕京的形势真的很不好,从表面上看,宋国真就是唾手可得。

现在,燕京城中的人们都在议论,说萧太后即将下令,让萧干尽诛汉官。

这并不是无的放矢。

萧普贤女向来讨厌汉人,这是人所共知的事。

再加上,梁山军和宋军一西一北包围燕京不给契丹、溪族、渤海族等族活路。

再再加上,前不久李处温父子要绑架萧普贤女南归。

性子刚烈的萧普贤女,真要是作出杀尽汉官的决定,也并非一点都不可能。

事实上,萧普贤女已经表露过类似的意思,当然,那时萧普贤女是在气头上。

后来,萧普贤女被萧干和耶律大石给劝住了,他们的理由是现在的燕京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是的,现在的燕京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整个燕京如今只有不到五万人马,其中一小半是汉儿兵,去掉之后,可能连三万都不到,与李衍的二十万大军和北宋的四五十万大军相比,真的是太少了。

汉官们人人自危,都在寻找着各自的出路。

各种消息就像风一样,从燕京吹到涿州,又从涿州吹到易州。

易州知州高凤是个汉官,五十来岁,一家老小几十口人都住在易州城里。

高凤听到这些传闻后,坐卧不安,心急如焚。

得知大宋北伐军已集结近期可能就要北上攻取燕京,高凤想:“何不趁机献出易州城,脱离大辽,以求自保?”

易州在燕京西南方,大约有二百多里路,西去崇山峻岭,东望一马平川,因一条易水而得名,战国时期,燕太子丹送壮士荆轲南去刺杀秦王,就在此处的易水河畔拱手话别,那著名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也就是在这里写的。

高凤考虑了几天之后决定与关系不错的通守王悰商谈一下。

一番试探之后,两人竟不谋而合。

王悰也是汉官,一家老小也同样住在易州,他也正在为出路发愁。

见王悰也支持南归,高凤遂下定决心。

高凤说:“我们应该立即派人去雄州联系宣抚使童贯,向他表明南归之意,等宋军北上来到易州时,我们便杀尽城内契丹人,里应外合,献城归宋,王贤弟意如何?”

王悰说:“我完全同意。可是,派谁去雄州呢?此事必须秘密进行,此人必须十分可靠才行。”

高凤来回踱步,他在自己身边实在是找不出一个值得他信赖的人。

王悰想了想,说:“我有个僧人朋友,名叫明赞,我与他有生死之交,我觉得他可以胜任,而且,僧人进出城不会招人注意,不会引起怀疑。”

高凤问:“你说的可是净觉寺的那个老和尚?”

王悰点头,道:“就是他,五年前,他在燕京悯忠寺犯了事,我曾救过他。”

高凤道:“那好,事不宜迟,你明天一早就去太宁山将明赞大师请来。”

转天一大早,王悰便来到太宁山净觉寺找到明赞,然后悄悄向明赞说明来意。

明赞深明大义,很赞成归附大宋,他一口答应,愿意去一趟雄州,向大宋宣抚使童贯传达信息。

九月十五日,明赞秘密来到雄州。

童贯正和参谋官宇文虚中在宣抚司内议事,侍卫忽然进来报告说,门外有个僧人指名求见童宣抚,说是有要事相告。

童贯感到有些奇怪,“我与僧人、道士,向来没有交往,怎么会有一个和尚求见我?”

考虑到目前正是非常时期,童贯说:“请他到西厅去,我一会儿就去与他相见。”

侍卫退出去后,宇文虚中站起来,说:“我先去见他一见,看他是什么来意,然后宣相再决定见他不见?”

童贯点头同意。

宇文虚中来到西厅,然后对明赞说:“童太师现在公务繁忙,抽不出身来,特派在下先来接待……不知大师从何而来?此来又有何见教?”

明赞笑了笑,说:“老僧法号明赞,从易州而来,受人之托,有要事相告童宣抚使。”

宇文虚中一听明赞是从易州来的,立马反应过来,可能是有好事要来了,遂道:“请大师稍坐片刻,童太师一会儿就来。”

宇文虚中马上将明赞的情况向童贯做了汇报,童贯令刘延庆立即调查明赞,查明其真实身份。

刘延庆迅速派人去雄州铁佛寺打探易州明赞的有关信息。

不一会儿,童贯就来到西厅,抱拳道:“恕罪恕罪,某家有事来晚了,请大师见谅……听说,大师从易州而来?易州如今形势如何?”

明赞站起来,双掌合十,微微鞠躬,道:“明赞拜见童宣抚使……现今,易州汉民朝夕相盼,延颈企踵,等待天兵到来,已苦等一年。易州知州高凤和通守王悰,专门派遣老僧前来禀告童宣抚使,他们愿献出易州城池,回归大宋。老僧此来,专为此事,请童宣抚使约定出兵之时间,待大军抵达易州时,他们愿率军诛戮城内契丹,里应外合,献城归土。”

童贯听后,表情很平静,头脑也很冷静,对这突然送上门来的好事,他还是有一些半信半疑。

童贯笑了笑,打起官腔道:“现在,每天前来归朝的民众不下千人,高凤知州和王悰通守,能顺民心,识大体,举义旗,本宣抚表示欢迎。”

这时,刘延庆悄悄走进西厅,然后对童贯耳语道:“此人情况属实,并无虚假。”

童贯这才相信明赞所言是真的,不是辽国的诈兵之计,童贯大喜,问:“易州现有多少军马?”

明赞回答道:“现有五千人马,都愿听从童宣抚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