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告状(1 / 2)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尔区区一黄口孺子,却不尊儒家教训,妄言国事、颠倒是非,难道当真要成为大唐之千古罪人、汉家之百世祸首乎?”

魏徵吹胡子瞪眼,语气严厉。

饱受儒家教育的老头对于房俊的理论接受不能,在他看来,异族入侵,团结起来打跑就是了,若是反而如同蛮夷一般四处侵略搞得生灵涂炭,那么又与那些蛮夷何异?

吾乃天朝上国、礼仪之邦,岂能如蛮夷一般行事!

蛮夷是不懂礼仪的,作为天朝上国,自然有责任和义务来教导他们明白。蛮夷兴兵入寇,没关系,打跑就是了,然后要敦敦教诲感而化之,蛮夷为什么来入寇?没粮食呀!老百姓吃不饱,所以才来中原抢,多给他们一些钱粮,他们就不会来了……

房俊看着义愤填膺的魏徵,极度无语。

感情这“宁为友邦,不予家奴”的臭毛病不是慈禧那个老太婆首创,而是自古以来就有这么一个趋势?

魏徵这番话语乃是出自《孙子兵法》,房俊读过。

不过他的理解与魏徵却是南辕北辙……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何也?孙武也知道战争乃是政治的延续,而政治乃是利益的分配。符合我们的利益,那就可以开战;若是不符合我们的利益,那就不能战。你瞧瞧,说的多明白?”

听着房俊胡说八道,魏徵鼻子都快气歪了!

简直断章取义、歪理邪说,《孙子兵法》是这么读的?

荒天下之大谬!

“陛下明鉴,此子混淆视听、曲解先贤,其意不可谓不荒谬、用心不可谓不歹毒,老臣恳请陛下将其削官罢职,以免身居高位,给帝国带来无穷之祸患!”

魏徵怒视李二陛下,狠狠的参了房俊一本。

李二陛下也有些为难……

诚然,房俊画出来的大饼令李二陛下颇为心动,若是能够将战争与财富画上等号,则大唐军队必然充满战斗力,在财富的鞭策之下足可纵横四海、开疆拓土!

可若是世家门阀因此而在军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是李二陛下万万不愿意看到的。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心中纠结片刻,李二陛下只得说道:“玄成勿要动怒,房俊也不过只是说说而已,又未曾当真施行,自然可以由朝中诸位宰辅权衡利弊,取舍得失。再者说,这小子不过就是一棒槌,向来言谈无忌,你这一把年岁了,何必与他一般见识?”

这就是明显拉偏架了……

魏徵愈发恼怒,可是皇帝如此说了,他也不得不忍着,只是瞪着房俊的眼神凌厉如刀,充满怒火……

房俊耸耸肩,不去挑拨魏徵。

小雨淅淅沥沥,地头一时间居然陷入沉默,唯有雨水滴落的声音……

半晌,一位司农寺的官员忍不住,拉了拉房俊的衣袖,低声问道:“敢问房府尹,这棉花种植,为何将种子种得这么深?”

贞观犁犁开的田垄里,棉花种子种下去,合上厚厚的一层土。

一般来说,种子不宜种植太深,土层太厚的话会影响种子萌芽,出芽越晚,植株的生长周期越短,产量自然越少。

房俊便解释道:“棉花的生长周期不长,有充足的时间开花抽穗结果,这般深种,会让种子在泥土里更早发芽,根系更加发达,抗病能力也会大大增加。”

那官员一脸懵圈:“这又是为何?”

房俊无语,你哪那么多的为什么?

这是后世经过验证也百十年的种植经验所总结出来的,怎么解释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