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零三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2 / 2)

以上之人都是因功封赏,想必一个个欢天喜地。最后只剩下太史慈与赵匡胤,李靖随着奏折特意写了一封书信,在里面痛批赵匡胤明哲保身的行为,当然对他的功绩也提了一笔,最后请天子酌情处置。

“呵呵……你们不知道黄袍加身的赵大什么品行,但朕却是知道!他如果不顾一切的救援太史慈,那就不是赵匡胤了!”

刘辩双目微闭,在心中暗自思忖,“孙猴子本事再大,又怎能逃出如来佛的五指山?就算他赵匡胤有野心,但天下的地盘已经瓜分完毕,我不给赵匡胤独自统兵的机会,甚至不给他独掌地方的机会,他又能分翻起多大的浪花?”

当即提起御笔,亲自拟定了对太史慈于赵匡胤的处置,两人俱都有功有过,就算是功过相抵吧,既不赏也不罚,太史慈继续担任杂号将军,赵匡胤则继续担任偏将军。

在刘辩的主持下,三公与九部尚书群策群力,各抒己见,最终制定了对李靖军团的封赐。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制定下一步的军事战略,究竟该把矛头指向何方?

对于现在的刘辩来说,有四个方向可以展开军事动作:第一,命李靖军团跨过黄河,进入冀州与立足未稳的曹操、冉闵、公孙瓒三人正抢地盘。但仔细分析之后,就知道这是一条下下之策!

其一,曹操与公孙瓒表面上都是臣服于金陵朝廷的诸侯,若是没有他们在袁绍背后捅刀子,李靖也不可能这么轻松的完全占据青州。在师出无名的情况下贸然加入战团,会落下过河拆桥的骂名,而且势必会与曹操、公孙瓒反目成仇。若是曹操、公孙瓒、冉闵改变了战略,同仇敌忾的话,那局势就将急转直下,风云突变,所以进军冀州无疑是下下之策。

第二条战略:命李靖军团直捣曹操后方,趁着曹操主力大军在河北与公孙瓒、冉闵争锋的时候,横扫他的后方,以席卷之势平推兖州、豫州。

目前,曹操的总兵力已经发展到了二十五万左右,在冀州境内与冉闵、公孙瓒争夺地盘的人马有十一二万。镇守并州的夏侯惇麾下有五万人左右,镇守陈留的曹仁麾下有六万人左右,此外程昱、以及被武松用大树砸伤之后大难不死的曹昂督兵三万守卫濮阳一带。

曹操的后方非常空虚,若是李靖军团全力出击,估计半个月就可以席卷整个曹操后方。但曹操既然敢在后方唱起空城计,就一定有他的算盘。刘辩相信,若是自己向曹操宣战,将会失去大义不说,而且曹操定然会倒向洛阳朝廷。

若真的出现这样的结果,以曹操现在的势力,再联合以杨、朱两家为骨干的洛阳朝廷,无疑将会拥有挑战金陵朝廷的实力。

虽然洛阳的朝廷分化成两大派系,但杨坚与朱元璋又是何等聪明之人?他们自然懂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虽然内部争权夺利,但在对外作战上却保持一致。朱元璋给杨素拆了一次墙,成功上位,但自此之后在对外的时候却不再使用这样的手段。

杨坚与朱元璋都明白,以刘辩现在横扫天下的势头来看,若是他们不能同舟共济,抱团取暖,不出三年,必然会被刘辩横扫天下。

就在李靖鲸吞袁绍,徐晃、霍去病打爆太平道的时候,洛阳朝廷并没有闲着。杨坚、朱元璋知道了岳飞的厉害,况且武关天险已经丢失,要想突破驻扎在宛城的岳飞军团,简直是比登天还难。

在这种局面下,朱杨两大派系达成了一致的战略目标,放弃对曹操的压迫,派使者缓和彼此的关系,结束对峙局面。同时将战略重心西移,由朱元璋右路都督,率领嫡系朱棣、李文忠、徐达在长安悄悄集结兵力,准备司机吞并雍凉,消灭马腾。

当然,马腾、韩遂在雍凉经营了将近十年,要灭他们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除了朱元璋这一路之外,杨素担任左路都督,率领杨玄感、杨林、杨广、王双等人走左路,与朱元璋齐头并进,伺机讨伐马腾。

而吕布则率领本部人马驻扎在函谷关进行防御,东控洛阳,西拱长安,联合皇甫嵩、朱儁两大名将,保卫后方,免得被岳飞军团乘虚而入,直捣洛阳。只要能够平定雍凉,继而趁着刘备主力还在巴蜀征战之际,一鼓作气的拿下汉中、上庸等地,便有了与刘辩掰掰手腕的实力。(未完待续~~)